YSF Cover

2020 年夏季「佛法度假」學員提問上傳表單(目前已停止提問)


學員提問

貫藏法師

請問師父: 您提到「暢佛之本懷」中「佛之本懷」就是深觀廣行。請問:導師這樣的判定有直接的經教依據嗎?還是基於他的抉擇?

請問師父: 您提到「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」指的是佛陀在世時的教化,又說現在所知的根本佛教主要依據阿含經所說。但是阿含經是部派所傳,如何能跳過部派佛教而談「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」呢?

感恩師父!

2020/07/07 19:40:26
長慈法師

南傳上座部有非常清晰的修行地圖,請問福嚴有没有計劃製作一個導師的學佛 and/or 修行地圖?

2020/07/05 07:16:27
貫藏法師

法師您好: 請問有見性體驗的人還會違反戒律嗎?會做出嚴重危害佛教聲譽的事情嗎? 所謂的見性體驗到底是甚麼?
煩請解惑,
感謝法師!

2020/07/04 14:46:49
長慈师傅

請問法师:佛佗對咒術是絕對否定的,那麼六字真言和大悲咒屬於咒術的範疇嗎?咒語和咒術是同一個概念嗎?好像導師的書里也看不到念這些咒的建議和意義,在家居士每天花時間在念這些咒語的上面,是不符合“法”的,對吗?請师傅慈悲开示!
合十
感恩

2020/07/04 09:05:02
圓悟法師

請問師父:您在課堂上提到,目前我們應該著重培養對於菩提心的信心。但是從一般人的角度,煩惱深重的凡夫,學了佛就想要成佛,就想要度化眾生,這似乎跟慢心相應!而且初發心的形式感越強,似乎就越增長慢心。在沒有學習、思考與瞭解到底成佛是什麼意義之前就發願成佛,這跟以信為入的神教,至少在入手處豈不同樣讓人難以信服?

2020/07/04 07:35:48
感謝 圓悟法師

- 對於前晚的提問,非常感謝 圓悟法師的詳細解說。我已經有所理解。
- 在此,要作一個更正:昨晚看到師父的書面解釋,內心很感動。同時,也發現 在。 㐧一個提問有錯字 「走」應該「是」,抱歉!特此請更正!感謝

2020/07/03 17:29:07
請問圓悟法師:

1. 大乘普薩三階段中,有関䝨聖菩薩中,三䝨菩薩依據經典:
- 仁王經中「因為是地前菩薩」,且華嚴經稱三䝨為「內凡」菩薩,他們著重在勝解行,所以歸屬在初阿僧衹劫應該走正確的觀念?

2. 有關楞伽經的經句不太了解,七地、八地的心是否指在定中的差別?
煩請解惑

感謝 法師

2020/07/03 17:19:40
圓悟法師

1. 請問除了"自他相易"法外,還有什麼一些別的方法可長養大悲心?

2. 請問 "緣起與空的統一" 中的緣起性空 (畢竟空) 可以用聞、思就能完全了解, 还是要有很深的定力才能真正體悟?

2020/07/03 11:26:42
貫藏法師

請問導師對原始佛教的硏究是否著重於漢譯阿含和有部的論説? 請問導師有没有參考南傳上座部的經論?

2020/07/02 14:47:00
圓悟法師

雖然觉得發菩提心成佛是個很好的理想,但自己時間及能力都有限,請問師父如何在聲聞道和菩蕯道之間做平衡?

2020/07/02 13:24:41
請問圓悟法師:

1. 大乘普薩三階段中,有関䝨聖菩薩中,三䝨菩薩依據經典:
- 仁王經中「因為是地前菩薩」,且華嚴經稱三䝨為「內凡」菩薩,他們著重在勝解行,所以歸屬在初阿僧衹劫應該走正確的觀念?

2. 有關楞伽經的經句不太了解,七地、八地的心是否指在定中的差別?
煩請解惑

感謝 法師

2020/07/01 16:15:54
長慈法師

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七 偈頌品第十之二
"欲界及無色,不於彼成佛;色界究竟天,離欲得菩提。"

請問這是專指佛陀在色界究竟天成佛嗎?還是指所有眾生都需要在色界究竟天成佛?

請問這個想法是唯識宗公認的嗎? 或是哪一宗派特有的思想?

2020/07/01 07:55:52
7月1号 8:00-8:30AM 课程

请教法师:关于“有情,人类为本的佛法” 这部分法师最后开示的文字和图片弟子未能理解:
“3、離於二邊的中道論
依佛法,離此二邊說中道,直從有情的體認出發,到達對於有情的存在。有情自體,
是物質與精神的緣成體。外界與內心的活動,一切要從有情的存在中去把握。以有情
為本,外界與內心的活動,才能確定其存在與意義”

弟子的问题是1. 既然一切要从有情的存在中去把握,有情的存在不包括“外界”是吗?那为什么又说“外界与内心的活动”都要从有情存在中把握?
2. “外界與內心的活動,一切要從有情的存在中去把握。“外界與內心的活動,這前半句內心就是屬於後半句的“有情”是嗎?內心的活動要從有情的物質精神現象兩個部分的存在去把握,這樣理解正確嗎?

2020/07/01 07:00:21
圓波法師

1. 請問細菌丶微生物也是有情嗎?
2. 請問為何阿修羅没有被包括在内?
3. 請問人世間是指人丶畜生、和鬼嗎?

2020/07/01 06:38:01
人性的合理化

A31 - 所以修學佛法的,應重視人性的合理化,以人生正行到達人性淨化;對於眾生通性,或眾生所有的特性,應減輕他,揚棄他,使充分發揮人性以進成佛道。

* 請問:“人性的合理化”是指什麽?要減輕揚棄的是什麼?

2020/06/30 20:28:32
佛法的存在

A18...- 因此,佛法的存在,並不以殿宇、塑像、經典來決定,在有無吻合佛陀本懷與法性的僧團。「佛法弘揚本在僧」的僧,不是偉大的個人,是一個推動佛教的和樂共存的自由集團,不是深山中一個一個的隱者。那家庭化、商業化的,更是「出佛身血」,與佛無緣。

請問:
* 那麼信仰佛陀,正信佛法,努力在日常生活裏行菩薩道的在家個人,對佛法的存在,有任何意義嗎?

2020/06/30 20:26:37
回心向大

長慈法師, 您好!

請問 1. 二乘回心向大 要改變出離心為菩提心 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或儀式嗎?
2. 假如阿羅漢回心向大 須要在他還沒入滅前嗎?
謝謝!2020

2020/06/30 08:00:09
圓波法師

導師提出佛弟子應該關切國家民族的自由獨立與生存,不僅指出這是世尊的教導,也應是導師曾遭遇八年抗戰,過過顛沛流離的歲月,只是佛弟子該如何關切才是如法的,尤其是出家眾?

2020/06/29 19:54:51


佛法是宗教,亦是「無神論」嗎?那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不是我們要頂禮膜拜的神嗎?

感謝師父,阿彌陀佛。

2020/06/28 04:24:01


可否請法師解說一下五蘊和五取蘊?

謝謝師父,阿彌陀佛。

2020/06/28 04:22:42
圓波法師

人升到天上,導師稱作為「逆流」 逆流是什麼意思?謝謝您!阿彌陀佛

2020/06/28 03:48:00
貫藏法師

師父您好,

請問 D22,秘密大乘與附佛外道有何差別?

感謝師父

2020/06/27 07:42:50
圓悟法師

C-32 提到:如布施功德,固然是善的,如心目中覺得我能行善;或我比其他人布施更多,則非清淨的佈施。
請問如果做不到完全清淨的佈施就不要做佈施了嗎?不做佈施比做了心目中覺得我能行善的不清淨布施更接近菩薩道嗎?

感謝師父

2020/06/26 12:42:05
圓悟法師

C-14 為利濟眾生而遍學一切法門,修學皆以利他先,提到:如為眾生,為人群服務,作種種事業,說種種法門,任勞任怨,捨己利人,是直接的利他。
修禪定,學經法等,是間接的利他。

請問從利他的角度看,直接利他是否比間接利他更好也更重要?

謝謝師父

2020/06/26 12:27:42
長慈法師

在B-17太虛大師說第三期佛教(佛滅一千五百年後)是依人乘行而趣入菩薩道,人菩薩重慈悲,重視教育慈善。唯有依人乘行學菩薩法,即依人類的正常道德為基礎,發心直趣 大乘,才是應機的,而且是可以宏通的救世的佛法。
按照B-19導師的第三期佛教(佛滅後的第三個五百年),導師的第三期和太虛大師的第三期是不同的時間。請問導師對佛滅一千五百年後的看法是什麼?他同意太虛大師的説法嗎?

2020/06/26 12:05:36
圓悟法師

請問師父,"唯人為能學佛"-C29頁。
但是經中《中阿含第一三四釋問經》,帝釋也能得須陀洹果。 天上也能修行、證果,不單單是人?

感謝師父

2020/06/25 17:51:06
貫藏法師

師父好, 秘密大乘佛教在四悉檀中,判攝為世界悉檀。"在修持上,重定力,以欲天的佛化為理想,所以在身體上修風,修脈,修明點,從欲樂中求成佛。"(p.D-25)。
請問 似乎密教的教義中,著重於修天色身。密教是否有解脫之法或轉入第一義丶出世間之法?既然是全體佛教的一分,應該有不共於神教的部分?

謝謝師父

2020/06/25 11:23:42
貫藏法師

什麼是"真如不隨緣的,如虛妄唯識論; 真如隨緣的,如真常唯心論"

謝謝

2020/06/24 14:06:24
長慈法師、貫藏法師

請問師父:《人間佛教緒言》開篇即說:「契機,即所說的法,要契合當時聽眾的根機,使他們能於佛法,起信解,得利益。」又說:「就契機方面說:著重人間正行,是最適合現代的需要」

請問:《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》書名中的「契機」二字,是否指的是「現今時代之機」?(相對於聲聞為佛世的時代之機)

還是說人間佛教之所以契機,因為人間佛教以四悉檀總括佛陀應機說法的四大宗旨,所以即使跨越不同時代也必定契機?

感謝師父!

2020/06/13 21:12:58
圓波法師

講義A-35頁標註註釋167處,說:
人與人間,有著倫次,父子,夫婦,兄弟,朋友等,有著親疏的關係,各守其位,各得其宜的應有軌律。佛法所說的「 法住法位」

但是註釋說:須菩提!諸法如、法相、法性、 法住、法位、實際非作非不作,畢竟不可得故。

似乎「 法住法位」指的是畢竟不可得的涅槃境地。請問如何能跟人倫關係各守其位各得其宜相比擬呢?

2020/06/13 20:40:53

 

回 2020年夏季佛法度假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