瑣語代信通聲氣

        什麼人不浪費光陰?時間用得最靈、最準、最正,有形無形都正得不馬虎爛污。什麼人(真)能舉邁步履?空間行得最寂(無著)、最闊(無際)、最明(不被遮),出生入死都明得能不受驚怖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最急需的兩種條件:智見察治情識而成為思想、觀念,見人所不能見的,導人趣於正思、正念、正法為依不受惑;悲行耐練艱貞而積為德能、力本,行人所不能行的,為人策發大德、大力、(濟度)大業振作得恥於告倦。這兩個條件視為我們不可或缺的,從勤勇無間中修學、體會、發揮著它,我們方能展開手眼,敞豁氣度,做成一群極明潔、極健雄、不污己、不負人的人;我們策發菩提心兌現這等人亟應兌現的吧!

        警持、猛策著絕大的愧敬與施捨之心,救眾生苦報諸佛恩,這麼種心念念不忘,處處觸會,應做的一逕肯決明快,應學的一片精誠堅毅,不著樂損志,能耐苦振氣,胸懷寬(淨)壯(健)得沒量沒畏,性情中攝持而流露的種種,絕大的愧敬與施捨之心,則體現也兌現得的實懇篤,決不肯草率敷衍。

        菩提心把生死看幻了,不玩幻而度迷幻者;菩提願把生命觀空了,不沉空而積極學(本性)空;菩提行把生活治淨了,不壞淨而歷久彌淨;生死、生命與生活,一道兒這麼看、觀、治,做人就沒什麼迷離、戀粘或困陷,在在處處都顯得醒豁、健朗而果斷了。

        活得最有價值的人:不迷戀生命,亦不浪費光陰;死得最有意義的人:不留置黃金,亦未喪失智慧。

        激勵人格健氣:絕情猛斷佔有貪圖,即得即捨甘澹泊;涵育人性和德:決意深厭(久斂)鬥諍瞋暴,化怨化惱善調柔;覺導人業淨智:擇法必正不墮癡謬,知緣知空巧(不著不撥)行幻。

        怎樣建立菩提心?不留一念情頓伏貪欲,不圖個己享受,好樂濟助窘困者。怎樣挺荷菩提願?不怕一切難常忍瞋恚,堪受種種擊刺,默韌堅定恥道苦。怎樣貫絡菩提行?不迷一切人(相、人事、人言)勘破痴愚,勤勇直入正道,不滯不已超際限。

        做人做得脫胎換骨的:都奮烈得猛斷茍「得」茍「混」之念,心目清醒得了無含糊,見佛見人兩無愧。凡出世見得真入世做得明的,沒一個不果決得這麼一絲不掛的。

        佛法從念頭上見得明,緣頭上做得正,關頭上持得定,厭絕而廓清了茍安、茍得、茍混之心,人格健氣與人性和德,雄渾而恒永得一股腦兒與佛法交織交融,生命、生活與生死中肯決而証印的:福不戀而禍不懼,氣不泄而志愈振,做人這麼做,學佛這麼學,還有什麼可慮可愁?

        菩提心不盤煩惱、不怕煩惱,想的與看的,不肯粘粘厭厭,氣象開朗意境寬。菩提願不造苦難、不離苦難,(面)對的與(身)受的,恥於餒餒怯怯,汗血交流義命健。菩提行不了生死、不續(虛妄)生死,捨的(財法)與修的(福慧),都極充充分分,不計時劫創(度生成佛)因緣。

        什麼人精神志力最強?不受煩惱擺佈、拘縛,入於煩惱度煩惱者,遠離感染能感化。什麼人道德使命最真?久歷險怖試煉、折騰,臨履險怖拯(墮陷)險怖者,不辭險怖令安樂。

        「振」得想不到一念「混」,學佛法就成為決定性「勝利」的人了;「耐」得能擺脫一切「賴」,行世(間善)法便成為足實性「健強」的人了;做人,必須以這兩種類型的人自勉自許,精神志力與面貌氣象,才能奮昂明泰得不餒不慮,上進(關顧眾生)上達(不著現實)。

        菩提心用得最有力的:不讓自我放逸,不向諸佛乞恕,坦坦正正地做得了沒纏撘。凡與一切人聲氣通得親切、熱絡而懇摯,對一切佛(菩薩)意境察得真實、深廣而妙微的,總是這麼洞照、運持而展達菩提心。

        如何方能自覺自救?不中自家煩惱之毒,防煩惱甚於防毒蛇。如何方能覺他救他?不怕他人煩惱之刺(害),度煩惱(者)同於護慈親。

        從最難處、生處治心、用心:不讓自我作主。內在洞照不昧,見得定、持得住;外在熱絡不染,作得穩、發得開;活得不愧,死得不怕,得之不喜,失之不憂的,心智與眼光,都察督得不讓自我作主;作得極分明、開明的,首先總這麼厲嚴、察督、決絕革新。

        大驚啊!享福成了因循習慣,就不能自覺了!大奮啊!學慧成為猛利意興,才能夠自依(正法)哩!

        第一等觀行者:不增煩惱,不怖苦惱,調治煩惱度苦惱者。第一流膽智者:能化魔怨,能耐塵勞,於塵勞中恆近魔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