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佛教的本土化與現代化
——講於德州佛教會玉佛寺
去年六月,為了慶祝德州佛教會成立二十週年,暨玉佛寺第三任住持宏意法師陞座大典,舉辦了一系列的弘法活動。在陞座典禮的前一天,諸山長老、高僧大德、上中下座的法師們聚會一堂,座談的主題是:如何接引美國人學佛?如何使佛教在美國生根成長?也即是佛教本土化與現代化的問題。具高瞻遠矚、年青有為的宏意法師在陞座大會上致詞,宣示他的未來理想願景:目前玉佛寺週日共修,大雄寶殿的信眾是華人,使用的語言是中文;後座觀音殿,以美國人和青少年為對象。希望不久的將來,佛教本土化的努力下,主客易位,大殿的聽眾變成英語系的美國人和土生土長的華人後裔,而講中文的黃臉孔都被移到後面觀音殿去了。
誠然,佛教的本土化與現代化乃是必然的趨勢。如以為時不分古今,地不分中外,一成不變而永遠可行,那是拘泥錮蔽,而且根本違反佛陀所說與所證的緣起論。
印度佛教的回顧
弘揚佛教是承先啟後,繼往開來,以期達到正法久住,利樂有情為目的。回顧過去,把握現在,開創未來,佛教的三世因果觀,啟發我們的智慧,長養我們的慈悲,引導我們今後該何去何從。為了探討佛教的現代化,不能不談過去;為了本土化,不能不知佛教的起源地。
從釋尊成正覺後,開始說法度眾生,創立緣起為本、轉迷啟悟的佛教,一路開展、演變,直到佛教在印度本土消失,前後大約一千五百年。太虛大師判為:(一)小行大隱的正法時期,(二)大主小從的像法時期,(三)密主顯從的末法時期。印順導師則分為:(一)「佛法」,包括佛世的原始佛教和佛滅後興起的部派佛教。(二)「大乘佛法」,分三系:中觀大乘、唯識大乘和真常大乘。(三)「秘密大乘佛法」。
認識印度佛教的變遷,瞭解全盤佛法的源流,對當前佛教的宗派林立,無量法門,異說紛紜的現象,才能給予正確的定位。從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回顧,判別什麼才是佛陀的本來面目,什麼是變質的佛法,方便與究竟、了義不了義的抉擇,才不落於宗派成見,盲目附會。傳統與現代、學術與信仰、本土與他方等等問題,也可找到合理的答案。
現代化、本土化與人間佛教
佛教在印度本土滅亡之後,流傳到錫蘭、緬甸、泰國、中國和西藏等地。在古德前賢的苦心孤詣、慘淡經營之下,繼續發揚光大,形成今日的南傳、漢傳和藏傳佛教——世界三大系統的佛教,正傳承了印度的三期佛法——「佛法」、「大乘佛法」和「秘密大乘佛法」。
人間佛教的播種者、弘揚者印順導師,自述其對印度各期佛教之態度:「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,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,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,庶足以復興佛教,而暢佛之本懷也歟。」所謂「根本佛教」即初期原始佛教;「中期佛教」是性空大乘佛教;「後期佛教」係指唯心思想的唯識大乘與真常大乘。至於晚期的秘密大乘,因為它是「立本於神秘、唯心、頓入之行解;為一切學派、內外思想之綜合,為一切秘密、迷信之綜合」,故不在其論述範圍。
人間佛教與佛教的本土化、現代化有何關係?印公導師在「印度之佛教」自序云:「釋尊之為教,有十方世界而詳此土,立三世而重現在,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類為本。」人間佛教不是偏離緣起正法的庸俗化、神化的宗教,而是契理又契機的純正佛教。我人必須認清:人間佛教不僅是人乘正法,不是以「現樂後亦樂」的人天福報為滿足;而是以人類為本,立足於「此時、此地、此人」,基於理性、務實的精神,重視人在有情界的重要地位,從悲心增上,利他為先的十善行做起。站在人本主義,先做個老實的凡夫菩薩,抱著希賢希聖、見賢思齊的向上心,由平凡而至偉大,終於成就聖賢菩薩。在修學的過程中,既不捨棄方便,也不停滯於方便,藉方便而趨向究竟。肯定人性的光輝,發揚人類的特勝,務期達到人成即佛成的目標。
佛法既是契理又契機的,從本以來,在釋尊初創佛教的時候,早已確立本土化與現代化的原則。因為佛法不能離開當機的有情——此時、此地之人;為利益眾生故,眾生根性的適應,成為必要的條件。如產品的製造,不能「閉門造車」;不合市場需要的產品,如何推銷出去?同樣道理,我佛世尊出世的本懷,在於令眾生轉迷成悟,離苦得樂,但眾生的「異見、異忍、異欲」,為達到目的,不能不施設方便,所謂「先以欲鉤牽,後令入佛智」,即是此意。印度三期佛教的演進,由原始佛教而大乘佛教,終於秘密大乘佛教,也是因應於本土化、現代化的需求而形成的。
佛教本土化所依的原理
佛教是全人類的宗教,主張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法治、慈悲。這是佛法能適應不同時空,歷久彌新,永遠地現代化、本土化的法寶。在「豎窮三際、橫遍十方」;緣起幻有,自性皆空,無我無我所的大前提下,有何時代不能適用?有何環境不能順應?
真理具有必然性、普遍性、永恆性,如來正法是不會因時移境遷而失去它的價值。然而,聖諦第一義,一落於世俗諦而成為緣起事象,佛法的弘傳即不能不為時地所限而有所調整。在諸行無常、諸法性空的法印中,不能不捨掉舊方便而代以新的方便;如拘泥於舊方便,則方便不成其為方便,反而變成佛法宏通的障礙了。「如來說法,如筏喻者,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!」泥古之徒,可以休了。
太虛大師在半世紀之前,提倡「教理革命、教制革命、教產革命」。所謂教理與教制的革命,即是佛教教義與生活規範的現代化、合理化、本土化。當時的中國佛教,一片老化、僵化,暮氣沉沉。虛大師悲願宏深,呼喚佛教徒的覺醒,以期續佛慧命,正法久住。如今我們來到這新大陸,務必稟承太虛大師的革命精神,以及印順導師的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的思想,好好在這塊肥沃的土地播種、耕耘,使它生根、茁壯、成長,乃至開花結果。南傳佛教、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歷代祖師們,為推動本土化、現代化的努力,做得非常成功。例如中國佛教的天台宗、賢首宗、禪與淨土,完全是融合中國文化,適應中國人的心行而完成的宗派。今天來到美國,時地不同,自不能陳陳相因,食古不化,把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,一成不變地移植到此,期待美國佛教成為中國佛教的殖民地,企圖使美國佛教完全中國化。
向本土目標前進
美國是個多元社會,對各地傳來的文化都能兼容並蓄,如華人移民來此,有中國城,過著中國人的生活。南傳、漢傳、藏傳的佛教,也都保持其固有傳統,宣揚其宗義,提倡其法門,事實如此,又何必另起爐灶,強調佛教的本土化呢?理由很簡單,原封不動的各傳佛教,第一、不能打進美國主流社會,僅能作為少數外來移民的信仰而已。第二、移民來的佛教徒,其子弟接受美國教育,語言與思想的隔礙,使他們難以承繼祖傳的信仰。很顯然地,美國現行的佛教,從東方各地傳入,我人所見的,中國型、西藏型、南傳型,而非融入本土文化的美國佛教。如今,為開創未來,成為美國佛教、國際佛教、法界佛教,名符其實的全人類宗教,各系佛教同人,務必捐棄成見,聚會一堂,集思廣益,在不違如來正法的原則下,結合本土文化,調查新大陸人民的需要,編輯一套由淺入深,全盤性、系統性的佛學叢書,確立一以貫之,能為大家信受奉行的法門,這是佛教本土化、現代化的工作重點之一。如德州佛教會成立以來,主辦英文佛學班、菩提學校、英文禪坐班、青少年夏令營,不定期舉行各宗教的聯誼活動,出版英文書刊。據悉,會長淨海法師和住持宏意法師,擬訂二十年頗具前瞻性的計劃,準備購買百畝以上的土地,興建現代化的禪堂、接引青少年的週日學校,成立四眾一家的菩提園,設計一完善的綜合活動中心,和一以英文為主的說法堂。這些都是佛教本土化、現代化的具體事行,令人歡欣鼓舞,讚歎不已。
慈善、文化、教育是佛教的三大支柱,乃推動佛法,使法輪常轉,佛日增輝,不可或缺的因素。慈善,代表佛教大慈悲的精神表現;文化與教育,表徵佛陀的智慧,與真理的光明。為了未來佛教本土化、現代化的成功,興辦教育,培育人才,以發揚人本的、實用的、理性的佛教文化,乃是刻不容緩之事。惟願各傳的佛門大德,攜手合作,共同奮鬥,邁向成功的坦途!
佛曆二五四四年佛歡喜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