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一世紀的佛教禪觀及其發展
宏印
此文為參加: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沙州聯委會主催的「廿一世紀佛教禪觀弘法大會」,由筆者負責的主題演講,講演稿。時間為二○○○年九月三日,於沙巴亞庇市、凱城大酒店舉行,共計五天研修營。
一. 認識廿一世紀的文明特徵
人類在這座星球的歷史舞台上,文明演化已歷經了五六千年文明積習,跨過千禧年走進了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,其意義為何?實足吾人深思!
自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,科技工具改進,生產力提昇,經濟突飛猛進,人類生活環境改觀,物質需求較以往取得容易。又因交通迅速發達,時空差距縮短,地球上的人類,不同族群,不同文化,透過不斷交流,人類已充份意識到這是一個「地球村」的時代了!
由於資訊交流發達,媒體更形開放,人類文化正呈現出一種多元性、多變性、多樣性的社會特徵:因為人類的無限需求,地球村資源的大力消耗,生態破壞,人口持續暴漲,貧富差距加大,族群仍不斷衝突,同時隨著民主、人權、兩性平等思想的高漲,傳統倫理、道德、宗教、信仰都面臨了重新解構或再生重整的嚴肅挑戰。人性的迷惑、探索,人性罪惡沉淪,人性真善美的提昇,生命價值意義的反思,廿一世紀的人類,生活得比以往更快樂嗎?更安全更和諧,精神心靈更喜悅更自足嗎?
二. 當代佛教徒的反思與責任
身為當代佛教徒的一份子,面對廿一世紀人類的種種層出不窮問題,佛弟子是否更應善盡責任,為全體人類的福祉而作出貢獻。有鑑於此,吾人深信佛陀的法音,其圓滿智慧的正覺真理,有助於解決或改善全人類共同性或局部性的災難消除。為了發揚佛陀真理的思想,首先的課題,佛弟子應當先反思「歷史佛教」的演變及發展。不可否認的,釋尊的遺教,經過二千五百多年流變,目前形成「南傳」「北傳」「藏傳」三大支流,其中宗派繁多,異見雜陳,真偽莫辨。筆者於此,深深覺得「當代佛教」的世界佛教徒各宗各派,應彼此擴大交流,尋求「共識」。如果能異中求同,同中存異,四眾佛弟子同心協力,其合作的團結力量,一定能扭轉全球人類的「共業」命運。舉例而言,如反對以戰爭解決族群衝突,反對宗教迫害,其他如環保、吸毒、禁核、扶助弱國窮民等問題。我們希望全球佛弟子,懷抱「地球村主義」為地球永續生存,發揚同體大悲、無緣大慈,為全人類禍福與共而做出積極性的努力及奉獻。
三. 佛陀的解脫之道——禪觀
人類文明演化到廿一世紀,全人類的有智之士,已然認識到人類災難克服及人類幸福的謀求,從科技的物質需求,轉而覺醒領悟到人類精神心靈的自我「內心」探索。西方文化,當代「心理學」領域的成效,已蔚為風潮。於此,讓我們深刻呼喚領悟到誕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偉大心靈導師——釋迦牟尼的正覺法音!釋尊於菩提樹下,豁然朗悟,法輪初轉,宣示四種聖諦的解脫之道,釋尊的真智洞見,引領人類自己,回歸人類自我的內心觀照——禪觀。唯有全人類醒悟到生命自我心靈的淨化,才是唯一的生命自我救贖之道。
四. 禪觀的自利精神——自覺自度
釋尊佛陀在世時,開導弟子們修學不淨觀,數息觀(安那般那念)、奢摩他(止)、毗婆舍那(觀)、四念處(身、受、心、法)等種種禪觀法門。這些修行方法,都直指人性無始以來貪瞋痴的習性及染著,人類有情,長夜輪迴於自我無明的盲點,充斥傲慢、偏見與無知,沉淪於無窮的苦痛與憂傷。如何透視生命五蘊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的真相;這唯有依循佛陀指導的止——專注力及觀——覺照力的定慧雙修,始能廓清淨化人性。斷惑、消業、滅苦,三障永除,實有賴於四聖諦的如實知,八正道(正見、正思維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)的如實修,四念處的如實證驗。禪觀境界的生命自我淨化,自我覺醒,超克自我,通過緣起無常、緣起無我、緣起性空的三法印契入,完成滅苦的究竟止息,我稱之為「自覺自度」的自利精神之生命完成,也即是阿羅漢果位的解脫實現。
五. 禪觀的利他精神——覺他度他
阿羅漢的生命解脫,依阿含經「空、無相、無願」三解脫門而入,著重於知苦、厭苦、離欲、止息苦的出離解脫。而利他精神的菩薩行,雖知苦而憫苦,不離苦而悲願入世利生;是否也能禪觀定慧齊修而證得涅槃解脫,這真是值得探討的課題。這裡引印順長老的論述觀點作為參考:
印老於「學佛三要」一書中說:「在體證法性的現觀中,阿含經中本有四名,實與四法印相契合。
無所有(無願)——諸行無常
無量———————所受皆苦
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諸法無我
無相———————涅槃寂靜
無量三昧(慈悲喜捨),是可以離欲的,與空、無相、無願的意義相同。但在聲聞佛教的昇揚中,無量三昧是被遺忘了。不知道,無量即無限量,向外諦觀時,慈悲喜捨,遍緣眾生而沒有限量,一切的一切,名為四無量定。向內諦觀時,眾生的自性不可得,並無自他間的限量性。所以無量三昧,即是緣起相依相成的,無自無他而平等的正觀。通達自他的相關性,平等性,智與悲是融和而並無別異的。無量三昧的被遺忘,說明了聲聞佛教的偏頗。佛教的根本心髓——慈悲,被忽視,被隱沒,實為初期佛教的唯一不幸事件。」基於此一認識,因此,發揚禪觀精神,決非自利自了的阿羅漢境界而已!菩薩的眾生緣慈、法緣慈、無所緣慈的菩提心展現,實與近代普世價值觀的人道關懷,其淑世精神,十分相應也。
六. 結語
當代英國史學家湯恩比說:「廿世紀的西方社會,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件大事,那便是佛教的思想文化,傳佈到了西方社會。」我們寰視當前佛教的發展,佛教雖沒有任何政治力作為後盾,然而,由於佛陀真理的遍法界性,其普應一切眾生的契理契機,佛法正漸漸的和平的傳遍地球五大洲。可以預期的,佛教的信仰及修行,將因西方人重科學重實驗而展開另一「西傳」的佛法宗風了!
二○○○年五月四日完稿於台灣嘉義海印精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