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與生活的對話
辜 隱
生: 我這段期間,身心經歷了很大的衝擊,也有一些感受,想跟老師談一談!
師: 慢慢說!
生: 上個月身體不適,到醫院檢查,發現身上長了一個大的腫瘤,醫生說要開刀切除,我心裡很恐 慌、很徬徨、很無助!雖然我的理智告訴我要冷靜、接受事實,作最壞的打算,盡最好的努 力,但是我發現一向堅強的我,碰到這種事情,竟然變得這麼軟弱!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
師: 也許「堅強」只是你自己的認定吧!你有沒有看到自己內心仍然存著一個「小孩」?!他會恐 懼、不安,並不因為你已經長大成人了,它就消失!
生: 我體驗到了,但是,想不到我還有軟弱的一面,為什麼會這樣?
師: 你回憶一下你的成長過程,在你很小的時候,難道就已經像大人那樣堅強了嗎?
生: 我記得小時候,像其他小孩一樣,也會哭,也會害怕!
師: 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堅強的?
生: 記憶中,比較大的時候,大人告訴我:「要勇敢、不要哭!」所以當我害怕又沒有人可以依 靠的時候,雖然心裡害怕,我卻告訴自己:「不要害怕!我要證明給你們看,我是堅強的! 我要靠自己!」從此以後,我變得更獨立、更自信。
師: 這並沒有改變「害怕」的本質!你只是增強自己的能力,反而否定、掩飾內心深處真正的感 受:「其實我很害怕!我是多麼希望被關心、被呵護!」所以,當事情超乎自己能力的極限, 例如意外或重病、面臨死亡、失去親人時,塵封已久的內在的「小孩」,就會再次出現,這是 很自然的事情。
生: 那麼,要如何處理內心的恐懼和無助?
師: 你的問題不在於現實事務的處理;要怎麼做,可以請教有經驗的人,信賴專業的人。問題在於情緒,不是如何處理的問題,而是要以像對待他人那樣,用慈悲、愛心
來接納內在的的恐懼和無助,撫慰內在受驚嚇的「小孩」!
生: 可是,既然有些事情是超乎自己能力極限,無法抗拒的,
撫慰有用嗎?
師: 慈愛、支持是化解恐懼、無助的妙藥;悲憫、撫慰是面對傷痛、
無奈的良方。先在情緒上穩定、清洗,然後再看看能做些什麼!如果
沒有先面對情緒,直接用理智、行動作反應,情緒沒有舒解,會有壓抑,身心
便會變得僵硬、冷漠。
生: 自己對自己慈悲,不是很奇怪嗎?
師: 內心的每一個苦都是需要救度的眾生!難道只度外在的眾生,不度內在的眾生嗎?
生: 人們需要溫暖和被關懷的感覺,可以降低冰冷和孤獨的感覺。自己對自己慈悲,有用嗎?
師: 當恐懼和無助接觸到慈悲時,就像太陽升起,自然就驅除黑暗和陰冷。無論慈悲是來自他人或 自己的內心,溫暖和關懷的感覺是一樣的,都可以暫時解除內在的恐懼和無助。
生: 這樣就足夠了嗎?
師: 當情緒釋放出來,內心便自動開始產生轉變;障礙消除了,內心便體驗到寧靜;有了寧靜,才 有可能進一步看見真相,生起般若智慧,從根本上化解恐懼和無助。
生: 怎樣從根本上化解恐懼和無助?
師: 要透過智慧的觀察,明白事物的虛幻性,知道各種的遭遇如病痛、衰老、面臨死亡、失去親人 等等,都只是因緣和合現起的假相,表面上是不幸、災難,其中卻蘊含著無限性、空寂性! 抽離掉對它的固定、狹隘的負面觀點,無論多麼可怕或多麼無奈的事情,從無限性的視野 來 觀照,都有其深遠的內涵!把它當成學習慈悲、淬練智慧、培養安忍的良藥!雖然苦口,卻 能消除無始劫以來的煩惱,轉惡業為功德;能轉念就是自在! 雖然個人有形的力量是有限的,卻認知到緣起是無限的!即使在生、老、病、死的過程有著許 多身心上的缺陷、障礙和不便,只要內心清淨、鮮活、豐足、有愛心,仍然可以發揮其他方面 的潛能,樂觀地面對,成為生命的智者、仁者和勇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