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境中的修行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辜 隱 

生: 我還年輕,而且職業也不錯,婚姻也算美滿,雖然生活中也有些小煩惱,但並不覺得人生有那 麼苦。有人說:「富貴學佛難」,不敢說什麼富貴,但生活平順,學佛是不是比較困難?要 怎樣才學得好?

師: 這不是絕對的,給孤獨長者、維摩居士等都是富貴的人,他們照樣修行證果。良馬見鞭影而 馳,利根的人,敏銳度高,看到生命的無常、苦,故能精進修行。

生: 怎樣才能變得利根、敏銳度高?

師: 像佛陀世尊那樣,在出家前,雖然身處王宮,享受榮華富貴,在他出遊時,親眼見到生老病死 的景象,即生起出離心、菩提心。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周遭的人、事,常到醫院、養老院探望病 人、老人,就會看到生命的無常、苦!

生: 我也知道是無常、苦,但沒有很切身的感受。見無常、苦的當時也許覺得震驚,回到日常生 活,久而久之,又淡忘了!

師: 所以,靜下來的時候,要思惟無常、苦。而且,無常、苦不一定是外在的,自己身心的無常、 苦也要仔細觀察。

生: 這樣會不會太多愁善感?

師: 我們多有逃避無常、苦的傾向,以為不去想它就沒事了,事實上,問題並沒有解除。以理性的 態度觀察、解除問題是敏銳的智慧,不是多愁善感;偏於感性的敏銳,缺乏理性的敏銳,才是 多愁善感。佛法要感性、理性平衡發展,悲智雙修才是中道!

生: 怎樣修、怎樣學才能長遠、深入?

師: 生命中有了無常、苦的體驗,就有了修行的動力,就好像車子加了油,才能上路。其次,要有 美好的願景,善巧地學習,就如你知道你要到哪個地方去,而且你的車子維修良好,駕駛熟 練,開車就會很順手。

生: 什麼是美好的願景?

師: 當你靜下來深思生命的無常、苦,發現這些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 熾盛,都是缺陷、不完美,以佛法分析其原因,這是業力所感的果報。那麼,業力從何而來? 不外是內心不清淨、不覺醒而引生的。內心清淨,則未來的苦果不生,生命就不再有各式各樣 的缺陷。只自心清淨、覺醒,就會展現清新、豐富、活力、安祥的圓滿生命,如佛菩薩那樣! 以此為努力的願景,常常思惟,就會有明確的方向,這就是菩提願。

生: 善巧地學習又是什麼?

師: 對於修學佛法,要如法的消化、吸收正法,並運用在實際生活中。

生: 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怎麼辦?

師: 什麼樣的障礙?

生: 譬如沒有進步、懈怠、遇到煩惱無法克服等等。

師: 要有興趣,才不會覺得枯燥乏味,才會有進步。而學習本身就是興趣的來源,就好像欣賞自己 親手栽種的花卉那樣,透過戒定慧的修習,身口意不斷地轉化,心靈愈來愈清淨、覺醒、清 新、豐富、安祥,法喜充滿,自然就不會覺得枯燥而懈怠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