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我
宋淨文
佛法不共世間一切宗教及哲學的教法,在於對緣起性空「無我」法的體悟。要真實了達「無我」,印證聖者所證的果,就先得剖析我,深入我,了解我。
凡夫了知的我,是很單純的,也是理所當然而存在的;沒有接觸佛法,不會也不能去了解這個「我」存在的真相。因為有我,也就有我執、我所執;因而連帶的產生了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而長夜生死輪迴而不自覺。有善根者會去觀察分析一些現相,探究一切法的內在本質含義,而歸納其特質與規律性,並覺了其存在的本質真理。所以先知先覺者,見到了芸芸眾生如螻蟻般的,在苦海裡掙扎,而發悲願救度一切有情,破除真實之我,出離苦海。
在佛法的各宗派裡,對於「我」的定義,都有些不同的看法。若依中觀應成派的主張:「人我執」的我,是指補特伽羅我執,認為有一個依五蘊而存在的自性我;「法我執」的我,是執五蘊為自性有,除了色蘊屬於物理生理層面外,其他受想行識四蘊都屬於心理層面。
在凡夫所理解的表面上所存在的我以外,其內在實質的我,究竟是什麼?這個真實的我及表相的我其存在方式究竟如何?在相對的世俗法中,一般都離不了我;例如,我睡醒了,我餓了,我在走路,我在談話,我在聽法……,這個世俗的我,不能沒有,但也不是自性有。所謂的自性有,那就是非變易性的,常而永恆的,可以不依賴其他法而獨立存在的。平常人要感受這個自性我的存在,是很不容易的。然而在我們語默動靜、行住坐臥中,卻又無法逃離這個自性我的陰影操縱,而實際上佛法所要破除的也就是這個自性我。
依廣察世俗諦與深見勝義諦而言,他們所要破的我是有所不同的。於世間法來說,我們要斷惡修善,精進向上,學習正面的、建設性的行為思想,建立正確的知見,不傷害他人,等等善行,而斷除種種的惡知見及邪行,去除三毒及種種的雜染法。勝義諦裡所要破的我,是那個俱生無明的我,與分別的我執,執一切有自性,而這個如影隨形的自性我卻緊緊依附在世俗我的存在中,神出鬼沒地操縱著一切,讓我們不斷地增長惡見邪行,並使善業不得清淨。那麼,我們要如何才能覺察到他,進而超脫他的擺佈呢?除了聽聞正法、如理思惟、法隨法行外,配合靜坐是比較能擒捉我賊(煩惱之根本)的良方。
首先,在靜中訓練「止」,一境性的心力,繼而培養觀照力,待其力穩固後,才可在動中用功夫。打坐時先審察各種情緒的作用,當情緒的記憶還明顯不模糊時最好,比如:當受了毀謗、傷害時,利用那種受傷害的悲痛感來分析「我」。這個感覺是如何起來的?當根塵識和合,心識馬上領受而執取此境為實有,計著不放,繼而非理作意,而產生痛苦或貪愛的情緒反應,(由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),這時候不要跟著情緒走,而去找那個覺得受傷害、悲痛的「我」在何處?審查心識就是我嗎?或者受、想、行是我?我在蘊中?或蘊在我中?離開五蘊真有一個我嗎?那個我在哪裡?或者五蘊就是我呢?是什麼來引發這個受傷害的感覺?這時候,那個感覺好像找不到,因為你在尋找他或者看著他時,他馬上就消失不見了。而那個引發感覺的「概念」也不知藏在何處?但是只要有類似的情況再發生,那個受傷害的感覺就又出來了。所以問題的根本,應該在於那個引發「我受傷害」的概念;而這個概念是可能因時間、年齡、對象、地點及心情而有所改變的。然而我們內心裡一直根深蒂固的執著有個「我」存在,好像這個我是堅固獨立,不變的,永恆的。要捉拿這個我賊並不容易,因為他是相當狡猾的,平常不留意,根本不會體會出,但只要境界一來,他便興風作浪,大起作用,什麼私欲通通有了。平時應該多聞(是指心聞,而非只用耳、眼)多審察,才能認識這顛倒識的我執。
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言「思敵非福障,助修成佛故」,那個刺激你、傷害你的人與事,正是讓你好好去觀察自己、轉化自己的時候,對方提供境界讓我們修行,這不是一個大恩人嗎?怎能恩將仇報?應要思惟報恩才是。這樣時時熏習,當外在的境界越艱困,內在轉化的力量也越大。若依難易而言,細微的煩惱習氣,需要更大的功夫才能對治;因為習氣通常不那麼容易察覺,須有相當敏銳堅固的功夫及很長的時間,才能覺知,並加以轉化。
有一次,參加一個鄰居的葬禮,儀式進行到瞻仰遺容時,大家都懷著十分悲慟的心情去看他,突然一剎那間,一個很大的震撼,末學見到了那個沒有意識的軀殼,只不過是一堆正在腐敗的肉而已;每一個人的四大假合之身,都不是真實的我,只是因緣和合,唯名而有,唯識而取。種種複雜交錯的因緣,我們被父母生下,這一世裡,將承受種種的果,也種下許許多多的因,前因後果,後果前因,流轉不息,糾結纏縛,不得自在。
我們審察心的性質與趨向,在心識面對外境時,若能不受、不取、不住、不計於我,生知其生,滅知其滅,看著心剎那剎那的變化,續流不斷,歸納其特質、特性,了解他以後,才能駕御他,而駕御的韁繩,就是善修習三十七道品(念處、正勤、如意足、根、力、覺、道)。先斷惡修善,不斷地提昇正的、善的我,增長十一善心所的力量(信、慚、愧、無貪、無瞋、無痴、勤、輕安、不放逸、捨、不害),藉以調御不正的、惡的、常常自以為是的我,令心柔和,精勤密護根門,不讓我賊得逞,才有連根拔除我執的機會。
認識這個我的本質就是無我,我與無我是不二的,在世俗的我中,去體會勝義的無我。靜坐除了可了解自己外,最大的目的在增長堅固而強大的心力,幫助我們轉惡為善,化雜染為清淨,由靜而動(從靜坐到日常生活中),不斷的持習,將心力練得夠穩健沉鎮時,日常所運持的正知見才可做為這種轉化的動力來源。藉由此而漸漸邁向解脫的目的地,這也就是內轉的功夫,內證的功德。凡夫常常都是隨著外在的境界與內在的業力,不自覺、不自主的被轉,在煩惱與業力的生死輪迴中流轉不息,苦不堪言。
分析、研究這個我,為的是要真正的了解這個實執的我,並不存在;一切法只是緣起性空,由深解性空中,修行達到無我、無我所;由體悟緣起幻有而積極的行化世間,不著有無,亦不離有無。堅固心力,毫不留情的剷除心毒之癰、剿滅自私自利的雜染之刺。策發願力,為生生世世曾為眷屬的眾生一起度脫苦海而努力,共同在菩提道上勇猛精進,常不退轉,無我利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