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0918.gif (13557 bytes)

仁俊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有了淨烈的心肝,面目則分明得自自然然,入世不誤而能導(苦惱)眾生,出世不負而必效諸佛(菩薩);歷來觀照無等法性而提練一等根性的,在在處處都從面目分明中流露著淨烈烈的心肝;我們亟應捫心自問:究竟有沒有此種心肝與面目?

人心察得、用得直念、直效、直通佛心,不許耽戀個己,不肯忘卻他人;為他人著想得甚於為己,寧置個己於死地,儘為他人求(造)生路;無我的真心術,無量的大心量,無間的淨心觀的開廓與運持,其基根與力源,全憑著如此的人心啊!

三寶成為念頭的人格指標,舉目運心瞻傚得明明確,嘴臉上云為的氣象,則看不出流俗氣息,人格的脫胎換骨,人性的智印悲勘,就這麼體持、發揮得永不滅失——與時俱增。

學解脫最應著力處:起心動念不與自我關聯,

明明直直地緣念三寶,三寶現心遮自我。

修(大)菩提亟應致力處:赴湯蹈火都為眾生著想,

迅迅鎮鎮地體持三空,三空現身離怖畏。

菩提心發得增增上上,永不倦心不傷心;

菩提願用得誠誠篤篤,決不悔願不喪願;

菩提行見得默默明明,決不妄行不異行。

自立基根,自淨因緣的品概者,內不觸我,外不污人;

自護道業,自健身心的本分者,命能應法,智能觀幻(不著

不離而悟幻、入幻,導昧幻者)。

知見貫通了的人,不說一句偏激話,語意中正無意氣;

業行開廓了的人,不存一念情私想,身心澹默湛虛空。

淡化得不斂(財)不吝(法),深明「不有不缺」之意,

心量則曠平得能攝(眾生)能學(菩薩),不作周周延延的自個籌謀,眉稜常展器宇寬。

健化得必猛(韌不怯)必利(敏不鈍),決踐「能空能足」之願,智思則強勝得愈精(嚴)愈銳(斷),涉歷險險惡惡的世間詭異,腳跟久邁步驟穩。

菩提心放得下人我是非的,就不會怨人恕己;責己恕人常敬人、迎人而近人;敬得真,迎得切,近得久,菩提願與菩提行,就不許減缺或退滯了。

菩薩行者的特徵之一:不認輸的精神鼓激、發揮貫徹挺撐性的骨力,恥於偷生,勇於當難,不護命而捨身續法,不著情而致願度人,不說空(洞)話,必作真事。學菩薩道的吾人,儘從事相上練成如此的精神與骨力,才會不說空話,必作真事;我們這麼著力、致力、考練自己吧!

十 一

佛法成為自己的徵驗:菩提心

知得、用得、明確不昧;不昧中的因果、因緣,不為世俗情見所奪;點破情見,淨因果建立得精嚴充實,(如)幻因緣洞照得遍徹了脫,眼前觸悟與腳下涉歷的,則到處是活路、是光標了。

十 二

淨落落的菩提心不忘法、不戀情,法性中能安立身心,情態中能點脫幻惑,凡發心為佛法護體面、導眾生脫苦海的,其操心懸慮,都這麼自覺、自立而自當得無時或已。

十 三

最善於用心的人,運持清清醒醒的菩提心,直奪迷情不著迷;

最勇於現願的人,發揮堅堅決決的菩提願,猛治怯性不驚怯;

最勤於起行的人,貫徹久久遠遠(綿綿密密)的菩提行,斷混濁行策淨行。

十 四

最沉毅而明達的人,肯為無我智盡忠而死;

最堅決而勇敢的人,必致為人悲拯人之命;

此志此行,成為日常念頭的呼聲與策力,菩提心則自然、必然而樂於這麼做了。

十 五

什麼人能活動得大開廓?不計人我——破遣自我修人通。

什麼人能發達得大解脫?不離世間——導世行空學法通。

十 六

如何修學無罣礙?了了直直地活得光光明明。

如何鍛鍊無恐怖?雄雄沉沉地受得穩穩平平。

如何覺警無顛倒?寂寂歷歷地擇得淨淨落落。

如何達致無夢想?通通徹徹地印得昭昭曠曠。

十 七

萬劫決定於一念,當心念頭應審慎;

一言影響於億眾,注意舌根說正語。

十 八

因地中的菩提心不昧因果,植淨因而不享福果,福樂中察警得戰戰兢兢,不為色聲權勢所困掩,未來世的頭面則光光新新的了。

現實界的菩提願一味真切,真切得不雜一芥演飾,德性中的悲潮震吼肺腦,不為水火刀兵所怖悸,倏驟間的趕赴便果果毅毅的了。

二六時中的菩提行明明相應,念念中的正法直現直用,用得明現不昧而注念不失,念頭上照護得牢牢紮紮,一切時處的形象則端嚴得挺挺實實的了。

nat02bt1.jpg (1554 bytes) 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