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組輯錄

什麼是三諦?

三諦是:一、一切有情皆不應害,如是所說,是諦非虛。

佛法講慈悲,凡是有情,都有意識的活動,各各愛護自己的生命,這可以說平等平等,因此說一切有情皆不應害,不論什麼樣的有情,從人到小至比螞蟻更小的生命,都不應該存心去傷害他,還要積極地保護他,這樣的道理,是真實不虛的道理。

二、我非彼所有,彼非我所有,如是說著,是諦非虛。

「我」在一般人說來,生命當體叫「我」,就世間的宗教來說--原始宗教或是一神的宗教,「我」這個生命當體,是屬於彼神所有,換句話,神創造了這個我,所以我這個生命就屬於祂所有,同是那個能創造的神。譬如基督教說三位一體,三位是聖父、聖子、聖靈,由聖父生聖子,等於耶和華和耶穌,其間還有聖靈,聖靈原來是屬於耶和華的,現在既然生出聖子,祂也有一分靈性給予了聖子,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有聖父、聖子、聖靈三方面,但這三種是相同的,是三位一體,還是歸結於一個,歸結到神上。現在說「彼非我所有」,在我的生命當體當中,也沒有一個神的靈性--就是聖靈存在,換句話說,這都是世間的妄見。「如是說著,是諦非虛」,像這樣的說法是真實的。談到生命,總覺得有一個真實的上帝,創造了一切,或者我屬於上帝所有;就佛體悟的真理來說,我們的生命完全是煩惱和錯誤的行為感得的,並不屬於一個神或一個真實的我。你以智慧消滅了錯誤的行為,恢復了清淨,等於有了智慧,就能超脫煩惱,所以誰也沒有一個誰的真實的繫屬。

三、諸有集法,皆是滅法,如是說者,是諦非虛。

世間所有的一切法,都是種種條件集合而成的,從人的生命乃至一切物質現象的構成,都是種種的條件聚合起來的。人生人,是男女組織了家庭,這也是個集;這座房子是磚木鋼筋水泥種種條件總合起來才有的,假使沒有這些條件總合起來,從生命到與生命相對的一切都不存在,但是由種種條件結合起來的東西,本身不可能永遠地維持下去;如果深刻地觀察,它不斷地在變化,如同我們生命的細胞一樣,息息生滅,生了又滅,滅了又生,不能永遠地維持一剎那的,所以「皆是滅法」。這說明:許多人總覺得我是獨立的,或是自在的,根本上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情,有了生的法,就自然要滅,當然,從生命的相續來說,滅掉以後不是沒有,還是要繼續流轉,你把煩惱的根子斷除了,它就清淨,就不會在苦惱中流轉了。因此,瞭解了只是許多的東西聚合,有了生命和一切的現象,這些東西將來必定是歸滅的。有了這樣的觀念,生不足喜,死不足憂,為什麼?假如你死了,你現在造的業都很好,得到的新生比現在更好,有什麼可怕?或者你現在生,並不歡喜,為什麼?苦惱一天天地來,雖有相對的快樂,但是仔細地觀察,快樂當中本身就含有苦惱。「如是說者,是諦非虛」,像這樣的說法,都是真實的,一點都不虛妄。

 

信佛和信神有什麼不同?

 

學佛信佛和外道信神絕對不相同:神是天神,自認先天地已存在,後天地亦不滅,能創造、主宰一切,操持威權,認為他是唯一真主,有力量主宰一切;必要時,有特殊的力量懲罰毀滅一切,總顯示自己身份超特。世間宗教教主,宣稱是神的侍者,代表了神,神是什麼,他就是什麼,他發號施令,你就得聽從,以他為榜樣,像這樣,他本身是顛倒的,你跟著他走,也同樣地顛倒。

釋迦佛超過世間聖人和宗教教主最了不起的地方,在於把自己看得太平常、太平淡了,他非常平常,他現普通凡夫的身相,和大眾共同生活。他提倡「和敬」,不論出家資歷深淺,在佛法中是平等平等,絕對沒有能管制者和受管制者,而是互相幫助和勉勵。他不以領袖自居,而以最平常、最普通的方式和風度慰導一切眾生。釋迦佛說你不要依靠我,說明了佛徹底掃蕩了與自我相應的誇大狂和驕慢心,沒有一點自己矜炫,認為大家該聽我的,所以佛是徹底民主的,沒有絲毫控制他人的觀念。

佛最尊重人,提倡大家自盡其力,以法作為依止,說人人本身具有「自救性」,引發這個「自救性」,依正法修行,才能真正趨向覺悟。他教我們不要忽視自己,說我們自身就有力量。譬如世人學習各項學術技藝,並非老師將各項學術技藝灌到你腦裏或心裏,而是你用腦學,用心會,學術技藝才逐漸成為你自己的!同理,你將佛說的法融化於腦,領會在心,讓它發生力量,藉著法自己可以覺悟。佛法最重要的地方在去除依賴或自我輕視的心理,不要說:唉呀!我是劣根性,怎能學佛法?千萬別存這個心。

法,從古佛發明悟入,釋迦佛也這樣發明悟入,並非另有其他力量讓他開悟,解脫生死,只是依照這個法,自依自覺。你依法,處處用法來證明自己所見、所想、所接觸的一切,那麼釋迦佛所說的則分分明明呈現在眼前。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一切,從古代到現在,從現在到將來,有沒有一個東西永遠地常恆不變?沒有,凡是有形的東西,都是因緣聚合之法,因緣過去了,這些法自然也不存在了。當然,由生命的活動來說,前一個生命雖然滅去了,但所做的業還沒滅,還是要受新的生死;如果你能從無常上,不起貪心,流轉的生死的動力就慢慢減少了。一般人總執著有一個常恆不變的我,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個我,只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法嘛!現在我們所學的,都可以應證,眼前就是佛所說的法,眾生苦惱,只因他不了解,分明擺在他面前,他也生活在其中,但是他不了解。如果你能夠低下頭來想想,的確是無常,的確是無我,假如是常是有我的話,你能夠自己做得主嘛!我要永遠地活下去,是常的話,我要永遠地操縱下去,都不可能嘛!所以佛說的法就是在我們眼前,所以佛教導我們要自依止,法依止,莫異依止,這是信佛和信神最大的不同。

 

人身難得,學佛者應如何善用人身?

 

我們通常說佛法僧三寶,但如果從人類特有的特性來說,人的本身也是個寶貝,人所面對的時間和空間,也是寶貝。人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差別,在於動物沒有時間觀和空間觀,何時生,何時死,完全操縱在或人為或氣候的外在客觀因素。人類就不同了,面對時間,如果能正確地利用時間,集中心力,說的、想的,與高級文化思想相近,久了,能受特殊文化的熏陶。像這樣的人,時間很寶貴,所以古人說:「尺璧非寶,寸陰是競」。璧是玉,是無價之寶,尺璧是最寶貴的一種玉,但以人類真正的智慧看來,根本不是寶,甚至有人因懷藏那樣的寶,而遭到殺身之禍呢,這種事件屢見不鮮。你把握寸陰,精進不懈,甚至「分陰」是競,把握得有力了,光陰就變成了光明!所以我們做人,尤其是做一個學佛人,要肯定時間是個大寶。

空間也是個大寶貝,空間的意義很多,就佛法的空義講,空的本身,不是一般人糊里糊塗地以為什麼都沒有,以為生前死後,甚或現在是空的,活一天過一天,這是最愚蠢的想法。真正的空是一種大的啟發,一種真正的體驗,佛法上講修持,講體驗,之所以能深入,就是從空上去體驗、去證驗,為什麼?試想:我們的生命當中,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嗎?要是有,那麼用種種的方法分析透視到最後,應該得出一個真實、永遠存在的東西,諸位想想,有沒有這樣的東西?不管從現在的科學來說,或從我們自己反省上說,都沒有這麼一個東西。以外在的物質說,不論多麼堅牢,甚或以鋼鐵交鎔鑄成,過了幾十年幾百年,就風化、腐化或潰化了,不可能萬年不變;而它的內在,息息變化。這樣的空,不是什麼都沒有,而是沒有絕對的自性。我們現在所苦惱的,是被自己的個性限制住了,過去脾氣壞,現在脾氣更壞,其實不是本來如此的,是習已成性,在環境下,慢慢地熏習而成,或者種種的因緣,促成你這樣,你才這樣壞脾氣嘛!相反地,性格可以是好的。所以假使你真正體驗空,真正體驗沒有實性,善於了解一切無實性,才能沒有執著,解除內心種種困擾,漸漸脫離許多不必要的罣礙,心境空靈,宛如晴空萬里無雲,飛機飛行其間,不會發生問題。

我們學佛,肯定三寶的意義,也肯定我們本身是一個寶貝,真正的三寶,從來沒有離開我們自身,為什麼?我們總想把自己理想中的人格提昇至最高,那就等於是相似的佛寶;覺得要明瞭真理,從智慧上觀察真理,日久與真理相應了,心理上就是相似的法寶;認定自己有相似的佛性和法寶,以佛的人格、法的光明,總合在自己身上,人格跟佛學,做事的方法、原則,以法為指導,事理和言行能相通,久了,就能一貫和合、和敬,就是相似的僧寶。

諸位學佛,肯定、驚訝人身是寶,時空也是寶,晝夜六時,朝朝暮暮,日日年年精勤善用這寶貝,則富得莫可比擬。富有內富與外富:外富是經濟好,享用好,眼前的一切自在,許多人被這樣的富困死了,為什麼?生活太飽暖了,把持不住自己,造成種種的苦惱,所以大富即大惱。內富則是以智慧看清自己,尊重真理,身心清新,體驗光明的境界,這才是真富。諸位學佛,切莫認為自己窮,以個人的行為來說,學佛是從來沒有窮過。珍惜這樣的智慧財富,久了,和泛常人相同的觀念和想法,就能慢慢提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