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0717.gif (10497 bytes)

佛法與生活的對話

辜隱       

 

生: 我以前學佛比較重視觀念的吸收,但是仍然覺得有很多煩惱不安,現在開始比較會觀照,但是還是不太熟練,可不可以請問老師一些問題?

師: 很好啊!你說說看。

生: 以前聽到「生老病死」,除非生病很嚴重,總是感受很籠統,現在我對於「老」,感受很深。

師: 那些事情使您產生這種感觸?

生: 最近公司裡來了幾位年輕的新同事,看到她們充滿青春活力,打電腦也是又快又好,相形之下,自己真是老了!動作不再那麼敏捷,照鏡子時,發現不知什麼時候有了魚尾紋,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,很難接受。

師: 你怎麼面對它呢?

生: 剛開始,我很怕想到這些,但總覺得不安,後來聽老師的課,說到無常,沒有永遠的青春,人要坦然面對衰老的必然到來。雖然是很簡單的道理,卻點出我的心結,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。

師: 這不就是「平常心」嗎?

生: 可是,我從前自恃年輕貌美,不知不覺生起染著貪愛,潛意識中,其實很害怕衰老,但是總是逃避它,難怪會有隱約的不安在心中,成為揮不去的夢魘。

師: 以智慧去面對它,觀照它的真相,然後放下「青春永駐」的夢想,以平常心來接納它, 內心才會放鬆、自在。

生: 可是心中似乎仍然有些遺憾和不甘心。

師: 好好觀照這些遺憾和不甘心是從那裡生起的,你就可以把這些感覺根除。

生: 我一想到我已經不再年輕,就告訴自己這就是無常的真相,但心裡有一份無奈,我覺得無常是很無情的。

師: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衰老,就不需要新生命的注入,年輕人永遠沒有發展的機會。 人老了就要退休,交棒給年輕人,這是大自然的定律,相當公平、合情合理的嘛!為什麼難以接 受呢?

生: 大概是因為衰老的是「我」,如果年輕的是我,衰老的是別人,就不會有特別的感覺 了, 說不定還期待別人退休,自己可以獨當一面、主持大局呢!

師: 分析得太好了,正因為有「我」,才會拒絕無常、衰老。

生: 佛法說無我,可以理解,但似乎比無常更難以接受。

師: 這需要在定慧中,甚深的觀照之下,才能破除我執、我見,一般思惟上的理解是不夠的。所謂「但見於法,不見於我」,「見緣起即見法,見法即見佛」,「見法」就是重點。

生: 如何才能見法?

師: 這要從聞、思慧進入修慧,或是由身、受、心念住進入法念住,在當下的情境中,只見法與法的相依存、相對待,因緣生、因緣滅而已。其中沒有任何可以「主宰、支配、自主」的自我,我執、我見就會逐漸淡化,功夫成熟,終能斷除我執、我見。

生: 這樣就行了嗎?

師: 基本上,依照阿含經的記載,只要方法正確,功夫純熟,不需要曠廢時日,是可以做到的,至少可以增長智慧,絕對是功不唐捐的。主要看自己有沒有強烈的求道心和鍥而不捨的毅力吧!

nat02bt1.jpg (1554 bytes) 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