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廿三)
仁俊一
日
常中體會的、依持的、印決的,一切都憑三寶鑑擇得明淨深確,導發得平正厚穩。不逞自家知見,深誡霸烈氣習;內外體系不混,是非準則必(肯)決;辨異能取其精,究同必揭其謬;理性之智化執,事相之悲絕私,抱著如此的宗趣:治學立行,狹隘胸懷與錮蔽眼界解開了,運方便行趣無上道,始能不(昧)滯(情俗)方便而直趣無上(與「後期大乘」的「簡」「頓」疾成菩提不同)。二
心境光明的人--抱著菩提心過日子,意志堅牢的人--發揮菩提願練膽量,腳跟挺健的人--邁著菩提行趣路頭。
三
什麼人最有情?不戀自我,因為捨己為人的,都不惦掛自我啊!什麼人最有膽?不忘眾生,因為真學菩薩的,總不肯捨眾生啊!
四
切實得不玩一點花巧,清清淡淡地立己,足足夠夠地為人,事事警得、做得不昧(墮)有漏因果,處處察得、驗得直覺有為因緣;知見與施設的內內外外,都不離卻如此的不昧與直覺,有漏因果上翻得了身,有為因緣中豁得透眼,利害得失不著意,安危苦樂必勵志,就這麼學得醒悟明決,做得活脫通廓。
五
直心為人處:話說到頭、手脫掉我、心敞到底,坦坦曠曠地一片公誠。深心為法處:命放得下、(染)情治得絕、業作得純,端端挺挺地一貫精嚴。
六
一等人品:不讓自我放逸,不向諸佛乞憐,菩提心提得起、持得住、發得決,生死當前無憂喜。一等志性:不肯耽樂懷安,不許隨俗混世,菩提願呼得疾、跳得迅、(邪私)絕得徹,強(威逼)軟(柔誘)不動觀法忍。一等道業:不負諸佛所囑(緣起無我深察覺),不捨菩薩所學(福慧,莊嚴國土,成就眾生,不求疾成佛果),菩提行(程)覷得準、趣得正、闢得寬,久劫勤勇礪難困。
七
什麼人不匱眾生?了卻欲私身語正,苦口婆心忍(化)辱惱,不戀不厭不怠倦。什麼人不負諸佛?荷振願誓志意強,罄力致身護怨害(己者),能慰能助能度脫。
八
智思、智力把我見調練平柔了,運思落筆才會精誠得見其深、悟其廣、道其精(正),不武斷、不偏激,啟迪人心開眼界。
九
以佛法作為人格的立場,在在處處立得穩、作得正、明地裡誡驕誡炫,暗地裡不怠不昧,不讓自私牽纏,不被他情困吸。世學簡汰得直脫愛見,佛學受持得常現念觀;人格上的善相善語,人情中的淨光淨力,成為必然而自然的「行性」,假名成立一切,勝義絕無自性;入世不墮不退,出世不滯不(求)疾(成菩提),三業就活在釋尊中道立場中了。
十
智慧勘照得決不自欺,不藏一念曲私,外物內命都不看作自己的,身心淡泊得淨淨落落;慈悲體恤得決定護他,堪耐一切怖畏,善因良緣都視為他人(給予)的,肺腑懇摯得廓廓充充。菩提願面對一切心行身當的,體認與表現的,就沒有一點點含糊或折扣了。
十一
最能創闢前途的人--決不以人格換錢用,視金如塵不黏手;最敢殿護後路的人--決定盡人性作救兵,敬人等佛必致身。
十二
無敵之人--徹底粉碎了自我之敵;無畏之人--決意奉獻著假名之身。
十三
怎樣建立篤定性的人格?無我觀印持得寧貼誠致,不著己聲智入念。怎樣淬鍛潔純性的人德?無畏行決踐得韌毅健實,不捨鈍劣悲及時。
十四
用心最應注念處:透不過菩提心的心立止立絕,如救頭燃不稍怠;發願最應克己處:合不著菩提願(情私妄求)的願即愧即厭,如滌糞穢必清除;立行最應擇(辨)趣(向)處:履不上菩提行(欲樂定樂)的行必治必捨,如墮坑塹猛脫邁。
十五
心柔如水涵悲德,不爆嘴臉安自他;意平如空豁智量,能化人我明佛法。
十六
人格誠致處:不負佛、不昧法、不辱僧,三業澄清常振健;人德篤摯處:不厭人、不慳財,不怨苦,敬護三根必關注。
十七
為眾生,不存一念妄求茍得之心,直坦坦、淨蕩蕩地學正道、做正人,一切都循著、踏實著正道前進、上進、勤進不已。步驟不偏不亂,心術必嚴必明,性情極平極堅,格高不濫不狹。佛法繫注得不離寢饋語默,安危禍福。智見看穿了名敬利養,為眾生才健奮得透脫一切葛藤絡索,出生入死與赴湯蹈火才能從本分與悲願的肯認與承當中,觀得幻幻化化,做得平平寂寂,沒一些子巧花樣,也不從惡作劇中招感自他苦果。
十八
真懂得生命價值與力用的人,總是從智思中反省而改進自己,從悲行中體諒而涵護他人。
十九
做人最必須的態度:菩提心不把人冷落了,也不攢熱鬧、搞花樣,切切實實治惑業;為人最必須的精神:菩提願常把人牢記著,不抱怨舊惡、想報復,誠誠懇懇必護念;導人最必須的足目:菩提行總把人提拔得不摔離,能共度艱困、捨所有,讓人快活寧苦己。
二十
萬億黃金不軟手,絕代佳人不亂情,蕩蕩淨淨地人做到頭,眼豁到底。暴酷鬼臉能安心,惡濁世間能挺身,鎮鎮健健地理悟得徹,事作得正。法門中為諸佛護道業、倡風氣、斷穢行的,世間上為眾生續慧命、造善根、樹風範的,沒一個不具有這麼種健氣悲骨;我們亟應淬鍛、發揮而振立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