瑣語代信通聲氣 ( 卅 三 )
仁 俊
一
看不破身心,展不開手臂,任我們說什麼妙法、玄義,盡是一堆空話、誑語,何曾從安心中了卻體面,從發心中策鍛志性,撫心自問,祇做個這麼種人,正法怎能持續、流通?!
二
大警性成為道業的堅強防禦者,時間用得不落無記,不隨惑業,人性清醒不顛倒。深忍性作為德業的提創者,空間行的能度無量、能學(迴福積智)無厭,身手卓挺常迅捷。
三
菩提心呼叫得響徹肝肺、震豁耳根,眾生有形無形的苦聲,就聽聞得悽楚驚痛,寢饋不安、語默不置,形成這種不安不置的意念、(至)性(大)情,不計利害安危,只盡個己力能,了無所圖,絕不推諉,本願與今行配合、提振得勤勇旺興,做人的形象與入世的意趣,則永不敗倒、喪毀。
四
什麼人盡讓人看得光光淨淨?不為自我掩藏、困屈,直直落落地面對一切。什麼人都為人做得誠誠懇懇?肯學菩薩犧牲、奉獻,開開廓廓地了無慳惜。
五
到處說得了法,當下管不著我,這樣的說法與兒戲何異?濟什麼事?一時見得了人,日常學不得佛,這樣的見人與盲目何異?向何處去?
六
學智慧能耐得心定氣靜,正知見有番的歷體認、證印,看見的、聽到的,才不會受誑或著迷,境相中出入靈明,不滯不離常點脫。習慈悲能作得興旺意誠,大德業有番深厚積儲、展施,說出的、(人們)察驗的,才能夠兌現而感召,人際中慰助週延(盡可能平等普及),能受(苦)能推(樂)不佔取。
七
成大用的人,菩提心都警奮得不許一念壅蔽,猛呵虛妄深觀幻;學大受的人,菩提願都耐涵得不現一分躁忿,沉默寂平常溫潤;修大通(聲氣)的人,菩提行都發揮得不捨一切污染(有情),業緣澄廓汰混濫。
八
最有勇氣的人,道德上的承當、兌現,生死關頭不肯退一步;最能沉耐的人,智慧上的察觀(境相)、體現(佛法),日常緣頭不肯昧一念。
九
菩提心成為最新之心,法智察照得明確的正,理性運持得牢強寬厚,學菩薩以眾生為第一,獻生命以佛法為第一,活在這兩個第一中,手面做的與口頭說的,就會完全新得揭破欲私的障蔽了。
十
見菩提心的見成為必然之見,見色聞聲中的一切則不受迷,心念清豁長(養)覺性;現菩提願的現成為必然之現,觸苦享樂中的種種(本)誓(威)能猛警,願力真摯立策提;順菩提行的順成為必然之順,面對眾說中的言(論)思(想)取捨精當,行門淳淨離穢污。
十 一
道德的實踐:處處為他人著想,體助的親誠周致;福緣的深積(廣捨):念念觀內(身心)外(珍財)(因)緣幻(合),施為的雄毅虛澹。
十 二
如何鍛造一等骨力、荷擔一等義命?深忍與大奮練就大乘決定根性,了得必了(欲私),不肯(避苦)自了。如何斡運無盡(法)意(智)興、拓闢無盡道程?平等與普及發揮普賢通廓氣象,擇得必捨(邪濫),學得不計(時劫,「學為遍覺之本」,深學圓修無極)。
十 三
智思成為最新的眼耳,看到的、聽到的就不與尋常相同了;慈(涵)忍(化)成為最寬的胸懷,說得的、做得的就會與菩薩相通了。
十 四
如何培植廣淨福德?降伏自我尊嚴,學習菩薩謙勞;如何紮奠深固善根?勤以法水澤灌,不為欲惡所動。
十 五
正見之一:念頭上遮喝妄想、妄求,深明(有漏)因果警福樂(福能損智致苦);正行之一:(生死存亡)關頭上不忘正道、正(三乘聖)人,能憶(持)因緣契法住(智)。
十 六
從何處解除惑業大累?無我觀深防徹治愛見,不耽塵欲不隨(妄)識。從何處培育佛種大緣?化世(慈)忍靜消動護敵怨,聲容寬柔常發心。
十 七
智慧最真切的作用,時時克制自己;慈悲最誠摯的體恤,時時照料他人。
十 八
有了菩提心作活見證,精神界的朝氣則健旺得永不低沉,觸處開朗蕩(遣)慮悶。由於如此,菩提願的償還宿諾與菩提行的展佈前赴,就都真切而充沛得不爽不泄了。
十 九
菩提心不讓我見開口,愛語就說得悅人耳根暢胸境;菩提願不讓我愛纏身,義命就致得感人意根奮志性;菩提行不讓我癡(慢)蔽困,道軌就導得穩人步伐豁前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