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見法」的探討 黃國達
見法
一般修行人常常談到「明心見性」或「開悟證果」,但往往是眾說紛紜,而且常是高推聖境,或含混籠統,不是一般修行人所可以依之循序漸進而體證的,經典中到底有何依據?凡聖的關卡在那裡?確有必要加以釐清。
導師在『成佛之道』「三乘共法」章有一段關於初果的偈頌;「見此正法者,初名須陀洹,三結斷無餘,無量生死息。」,並解說:「見了正法,斷了煩惱,也就斷了生死,因為生死苦果,是以煩惱為根源而生起的,因斷果也就斷了。證到初果,可說『無量生死』都己經『息』了。經上說:如大池的水都乾了,只剩一滴、二滴一樣。分別來說:在沒有證悟法性以前,未來的生死是無數量的。等到初入聖流,斷了三結,再『不墮惡趣』。三惡道的業都失效了,三惡道的苦果,再也不會生起了。剩下來的,人間天上的業果,稱為『極七有』。就是說:最多是七往天上,七還人間,一定要永斷生死入涅槃。這樣看起來,到了初果,生死幾乎都盡斷了。現在雖還是生死身,雖可能還有七天七人的生死,但實已見到了生死的苦邊,生死再不會無休止的延續下去了,所以在聖位中,初果是最可寶貴的,最難得的!得了初果,可說生死已了(一定會了)。如破竹一樣,能破第一節,第二節以下,是不費力的一破到底。這是學佛法者當前的唯一目標。」初果破身見、戒禁取見及疑三結,歸結為見法。什麼是「見法」?所謂「見緣起即見法」,又稱「見法性」,也就是破自性見,般若智慧現前的覺醒狀態。今以中觀的見地來作簡單的解說:
一、一切事物在現象上是相互依存的,這是緣起。
二、一切事物在本質上是無自性的,這是空性。
三、違反緣起性空所生的執取、錯見稱為「自性見」。
1、破常見、斷見
:觀照當下每一事物都是鮮活的連續流動,不落入「固定化」的認知,破除常見。也不會以為事物的消失是突然中斷而完全中止其影響力,破除斷見。2、破一見、異見:觀照當下每一事物都是豐富的相依關係,不落入「單一化」的認知,破除「一」見,也不會以為事物是眾多獨立的元素的組合,彼此完全不相關,由此破除「異」見。
3、破有見、無見
:觀照當下每一事物都是空寂的幻化呈現,不落入「實體化」的認知,破除「有見」,也不會執著「頑空」、「虛無」,以為連事物的形相作用也否定、或抹煞掉,而可以任性狂妄,違背世俗諦,由此破除「無」見。4、破我見、人見
:觀照當下每一事物都是沒有界限的內外一體,不落入「自我中心」的認知,破除「我」見,也不會認為他人是與自己完全無關的存在,或以單純的有利或有害的眼光看待他人,感受到所有眾生都是存在的共同體,不但珍愛自己,對別人的苦和樂也能感同身受,生起慈悲的大愛,破除「人」見。以上略為介紹中觀的觀照重心。
般若觀照
如何體驗「無自性」呢?以現代語言來說,就是觀照當下每一事物都是處在沒有分割的、流動的因緣中,無論是禪修中,工作、活動或休息,都是實相的展現。這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「結構性認知」的瓦解,所謂「結構性認知」,也就是用一些僵化的、對立的、分割的概念和模式來看待事物,這也正是「自性見」的特徵。
觀照自己的身心,包括身體、情緒、思想、意願、知覺,都只不過是在內外整體因緣之中,包括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,沒有分割,不生起「單一化」的認知結構,對於自己的身心不生起「我見」(自我意識),當然這整體並不是大我或宇宙本體的「一」,但為了世俗方便的運作,可以暫時設定「我」「人」「事物」「時間」「空間」的界限。
觀照當下每一事物,包括身體、情緒、思想、意願、知覺,以及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都是在流動變化的當下,沒有「固定化」的認知結構,但可以有暫時的穩定和微細的內在變化。
觀照當下每一事物,包括身體、情緒、思想、意願、知覺,以及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都是在相互襯托的當下,沒有「實體化」的認知結構,但可以有相對的主從關係如「我的工作」「他的煩惱」或相對關係如是非、善惡、高低、好壞等。
僵化的認知結構消融之後,實相就呈現出來。
每個人都不想受苦,但往往在貪欲、瞋恨、自尊、自卑等各種心結下,身不由己的製造各式各樣的悲劇,苦不堪言,離苦得樂談何容易?唯有在看清真相,知道自己的身體、情緒、思想、意願、知覺、金錢、房子、夫妻、兒女、親友、事業、名聲等等,沒有一樣是屬於我的、固定的、實在的,不外乎因緣和合,暫時的顯現,才不會執取它,才可以真正放下,不再生起貪欲、瞋恨、自尊、自卑,因此不再陷於苦迫循環的困局之中。
心靈的活泉般若觀照,就如活泉一般,會源源不絕生起喜悅、自由、慈悲和創造性。當我們見到當下身心事物以及整個存在的豐富和奇妙,不依賴外在事物,就可以生起喜悅感。在各種舒服的、不舒服的情境中,見到它只是緣生緣滅,沒有固定性,就像幻影一般,內心自由,不被束縛。在與人接觸時,不因對方的身份、環境和態度,見到自己和他人都是無我的流動現象,無論自己或他人都有煩惱和痛苦,心中自然生起慈悲之心。看任何事物都不帶任何固定的形式,因此很容易地用全新的眼光看事物,思路靈活,自然會生起幽默和創意。
人如果沒有接觸這心靈的活泉,就如無根的浮萍,或流浪漢一般,受盡辛苦;發掘到心靈的活泉,就有根可以得到養份、有家可以得到安心。
知法見法
當我們反覆觀照,機緣成熟,則自性見自然消除,「單一化、固定化、實體化」的認知結構自然脫落,活在沒有分割的、流動的因緣中,順入法性,瞥見實相,稱為見法或悟入實相。
這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只要具足正見、精進力、加上善知識的引導,「知法見法」是在今生就可以實現的正當願望。
見法的勘驗
是否真正的見法,不是自由心證或他人的印證,可以下列方式來勘驗。
(一)我見有沒有破?
內心存有「這是我」的觀念、見解。依『阿含經』的說明為:
1.於色見有我,於受想行識見有我。
2.離色見有我,離受想行識見有我。
3.見我在色中,見我在受想行識中。
4.見色在我中,見受想行識在我中。
(二)對四聖諦有沒有明確見到?
1.苦諦:身苦(生老病死等),和心苦(衝突、矛盾、感情挫折等),是否明確見到?
2.集諦:不覺醒和執取造成現在和未來的苦,此點是否明確見到?
3.滅諦:覺醒、不執取時,身心就喜悅、自在,是否明確現見到?
4.道諦:全方位、整體的修正自己的偏差是否確實地做到?
(三)見地是否純正?
1.見法就不再起邪見、破壞因果、否定三寶。
2.見法是現觀的明白「緣起無我」的真相,不是執著理論,愛諍辯,多是非。
3.見法就不再懷疑「緣起無我」,也不會忘記。
4.見法是內心深處的蛻變,不只是思想的轉變而已。
(四)到底是忘我或是無我?
1.忘我是專注一境的經驗,忘了自己身在何處,對身心狀態和緣起沒有覺知,仍然活在自我的局限中。
2.無我是在身心狀態的覺知中明白見到沒有界限、沒有固定性和單一性,有限當下即是無限。
(五)有沒有生起喜悅、自在、慈悲和創造性?
悟見緣起無我的實相,心靈如活泉,無論在禪定、休息、或工作,在道場、家中、外出或辦公室都時常會有喜悅、自在、慈悲和創造性的自然流露,如果沒有,那就有可能不是真正的見法。
無止盡的淨化過程
1.證果次第(佛在世時所建立的修證次第)
A.初果向:得法眼淨,曾有見法或悟「無我」的經驗和見地,但仍未完全斷除我見,見地還會退失。生生世世的憂苦、無明輪迴的暗夜到此處已見曙光。
B.初果(須陀洹):破我見、戒禁取(迷信)、疑(不確定),這是生死苦惱與覺醒喜悅的分界點,正如小鳥掙脫牢籠,飛向廣潤的天際。
C.二果(斯陀含):薄貪瞋(煩惱減少)。
D.三果(阿那含):離欲(欲界的貪、瞋完全斷除了)。
E.四果(阿羅漢):斷除色界的貪染、無色界的貪染、我慢、掉舉、無明。
2.菩薩道:悲智雙修,廣修六度。「見法」不是完成,而是無限的創造、邁向圓滿生命的開始。
「成佛之道偈頌」背誦
基金會
本會自從提倡「成佛之道偈頌」背誦以來,共有三十七名讀者報名參加,九七年春季(三月份)十三名,秋季(十月份)廿四名,其中俄亥俄州一位及新澤西州二位讀者已完成背誦,通過驗收,獲贈『妙雲集』一套獎勵。
據完成背誦者表示,背誦時參照昭慧法師等著『成佛之道偈頌科判表』,可增進瞭解並收事半功倍之效。本會備有該書三十冊(精裝本),成本流通(含運費)每本U.S.$12元,歡迎請購。
歡迎讀者繼續踴躍報名參加背誦,有興趣者請洽發行處索取報名表及簡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