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間佛法問答

印仁

 

1.如何在苦空緣起無我之下解釋「常樂我淨」?

:從佛法的原則上來說: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現在說「常樂我淨」,關於常、樂、淨三者,都是形容聖者證境,證了阿羅漢果,成了佛,是「常」,為什麼?因為所證的真理是恆常不變;「樂」是遠離種種相對的情感和衝動,身心平衡了,是樂;「淨」當然不成問題。「我」,說實話,是為了適應外道而說的,佛法當中,除了一分小乘執我之外,其他都不講我的,所以『涅槃經』前十卷講常樂我淨,到了十一卷以後,就再不提了,為什麼?因為說「我」是為了適應外道,外道都說有我,聽說無我,他們就心生畏懼,無法學佛法,佛因此方便說有我,等到他們了解佛法之後,就正直地對他們說,佛法的本質是無我。

2.問:為什麼說我、法都是如幻如化而苦卻是真實的?如果真實的我是錯覺,真實的苦是不是也是錯覺?無明是真實還是虛幻?為什麼『心經』上說: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?」

:凡俗眾生執「我」為生命的當體,此執與四種煩惱相應:我見、我愛、我痴、我慢,這樣的我,即煩惱之根;「法」是通常所說的「我所」,凡夫執我,自然也就執著我所有的一切,譬如在家眾成了家,出家眾建了廟,就執著我所有的,即是生死之因。這樣的我和法都是如幻如化。

「苦」從三乘共法來說,都是從執實我實法中來的。從現實的體驗來說,一般嬰孩初生時,都是哇哇大哭的;到最後,除非對佛法能心安理得,一般人,不論是天大的英雄或地大的豪傑,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走的。生命歷程中雖有短暫的相對的快樂,但仔細想想,本質上都是苦的,世間也說「樂極悲生」、「世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」,也就說明了苦對眾生而言是現實的。但是許多眾生都不了解,執著人的本質是快樂,因追求快樂而招致無邊苦惱。佛陀從現前的察覺中,肯定有漏生命是苦。對此有了正確認識,就不會貪欲樂,就能從佛法的智觀中起厭離心,或進一步發大菩提心,致力自覺覺他。從三乘共法上說,瞭解了真實的苦,才能脫離相對的我法二執,這不是錯覺。

為什麼『心經』上說: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」?『心經』主要是即有明空,因為眾生執著自己的一切是有的,現在佛是「破有法王」,從緣起法悟入性空。眾生執有也就是眾生的苦惱之所以然,一定要了解它是緣起的,透脫了有,悟入了平等空性,才能遠離一切苦惱。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」,從一切法緣起畢竟空性上來說,無明沒有一個真實性,因此無明滅也沒有一個真實性,如果無明有一個真實性,無明就不能被滅除了,真實的東西怎麼可以被滅除?既沒有一個真實性,也就沒有了無明的滅處。

3.問:遺教經上說:「出家弟子,不得參與世事」,行菩薩道,需不需要參與世事?和出家一事的關係為何?

:「世事」指種種雜染情事,種種名利、權勢。出了家,如果還是和一般不懂佛法的人一樣,認為這是我的廟,我的權力,要永恆的保有它,就是世俗化的觀念,出家人不應該有這種觀念。世間事是相對的,有其正面、負面的價值。就正面價值來說,在家人懂得某種學問技術,把學問技術或發明貢獻給社會,或者經商致富,然後迴施眾生,都是很有意義的事,在家的身份可以去做。出家人是專門為道業的,不能做生意,不能聚積財富,發心行菩薩道上求下化。所以以在家身份,行菩薩道可以經營生意,以種種正常的方便聚積財富,但不能據為己有。

4.問:末法時代如何具有「擇法眼」?善知識必備的條件有那些?如何親近善知識?

:「眼」是智慧的代名詞,「擇法眼」指的就是:就相對方面來說,知道如何揀擇邪法、正法或究竟清淨法的智慧。擇法眼是那個人的根基,如果是利根,過去已經久久修學佛法,現在只要稍稍接觸到良好的因緣,就能馬上瞭解什麼是世間法,什麼是出世殊勝法,有了這樣的擇法眼,從此以後便能調伏惑業了。真正見--兩隻明亮的眼睛,一方面把世間法看得清清楚楚,不再被它困擾;二方面對出世的殊勝法,也有正確了解,甚或能澈底悟入正法,這樣的根性,現在是很難得的了。

在佛法當中來說,「善知識」有普通的善知識,也有了不起的善知識。普通善知識,不論在家出家,本質上若能持戒清淨,思想、知見正確,人格沒有敗壞,能領導自己和他人走上正路,就是善知識。真正的善知識可不簡單,必須具備兩個條件:一、已證入法性,與三寶相應,在家人或出家人修學久了,都可以證入佛法,佛法成為自己的,表現出來的就是佛法,像這樣的人,現在太少了。二、雖未證得,但大體上佛法的本質是什麼,能把握得清清楚楚,知見上不受世間思想影響,並能進一步指出世間的錯誤,引導他人趨向佛法,這樣的善知識也不容易。

親近善知識,一要忍辱,為什麼?善知識也有個性,不要說凡夫有個性,就是菩薩也有個性,譬如大悲觀世音菩薩,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等。不過,雖有個性,能對治得不偏激、不偏廢其他的就好了。凡夫善知識,不論出家在家,缺點很多,只要知見正確,行為正常,人格沒敗壞,儘管有個性,甚至有時也會發脾氣,你必須忍辱,才會學得許多佛法。

二要服從,服從並非如一般那樣的強迫順從,是說只要善知識行為正常,知見正確,你就得照他所說的、所指導的去做,要不然,他所說的你不能行,不能接受,就沒用了。所以親近善知識,一方面要能忍辱,二方面只要他所行所言正確、清淨,你就得服從他的話,這樣方能從親近中深獲法益。

5.問:佛法是緣起說,依緣起而生死流轉,依緣起而涅槃還滅,那麼,聖道是否也因因緣而有呢?也會緣無而息滅?

:『中阿含』的『七車經』說依戒淨得心淨,依心淨得見淨,這樣相依而直到解脫,聖道顯然也是依因緣而起的,『中阿含經』『何義經』也說:「法法相益,法法相因」,聖道是因緣相生而次第增進的,依緣起法的定律,依緣而有的,也依緣而滅無。八正道是從生死此岸,到彼岸涅槃所不可少的方便,如渡河的舟筏一樣。『增壹阿含經』有「船筏譬喻」,即著名的『筏喻經』。人渡生死河而到了彼岸,八正道--船筏是不再需要了,所以說:「善法(八正道等)猶可捨,何況非法(八邪道等雜染法)!解脫生死而入涅槃的,生死身不再生起,以正見為先導的正道也過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