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的創造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黃國達

        般若經云:「般若將入畢竟空,絕諸戲論;般若將出畢竟空,嚴土熟生。」空是大乘菩薩行的關鍵修持,悟入空性,就可於諸法實相了然於心,稱為「根本智」或「無分別智」,依此而解脫生死,斷除煩惱;進一步觀察不離空性的緣起法,稱為「後得智」或「差別智」,在慈悲願力的推動下,化為行動,莊嚴淨土,成熟眾生,作空中佛事,度如幻眾生,這就是「從空出有」、積極入世的菩薩行。

        空的智慧可以產生眾多的妙用,因為空是消除內心的執見、戲論,包括認定自我、他人、身心、事物都是實在的,執取各種片面的觀點、理論、囿於過去的經驗所形成的主觀和偏見。這些執見經由空的掃蕩、洗滌,不斷地清除,知見清淨,就能不帶任何既定見解、概念,直觀當下的因緣所顯現的形相,生起嶄新的境界。如此,全新的眼光、思惟和創造性,可以淨化身心,轉化染污的世間為清淨的世界,這就是「空的創造性」,在這當中,「空性」蘊含了創新和革新的無限契機。

        人類文明的發展,到如今可說是相當的進步,各種科技、工商、政治的發展,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榮景,照理說,人類應如身處天堂般的快樂才對;可是另一方面在許多地區,戰爭危機、核能污染、大氣層破壞、天然災變、社會亂象、以及競爭壓力、人際關係的疏離等等,也常使人處於焦慮、驚恐、疲憊之中。人們嚮往的寧靜、喜悅、心靈自由、互愛,有時似乎近在眼前,卻又似遠在天邊。難怪有人開始注意「心靈改革」的重要性,事實的確如此,人類內心的貪婪、恐懼、猜忌若無法根除,則外在的進步是十分浮面而脆弱的。

        面對這樣的景況,有心之士常會產生無力感,因為感覺到清淨、光明的力量似乎比不上染污、黑暗的力量。即使對於自身的修持,也常感受到業障、習氣的難以克服。

        那麼,我們是否就這樣放棄努力,或準備逃離呢?這樣的思惟模式,可以說是十分局限的。從更宏觀、長遠的視野來看,轉染成淨的真正力量是在於「法」,而不是渺小的個人或團體。由法界的力量,從空出有,透過大悲願力,以空性的創造力,集合所有清淨的力量,可以創造人間新淨土的。
當力量增強、人數增多,真正的蛻變就會發生。創造性的思惟和活動就是擴大影響力的途徑。廿一世紀的人類的前途能否走向光明,就在於清淨的、美善的力量能否透過每個人的創造性,形成加乘效果,如維摩經中無盡燈譬喻一般,形成一片心靈的光明之海。

        創造性,意味掃蕩、洗滌內心的執見、戲論,而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觀看每一件事物,內而身心,外而世界,近而身邊的瑣事,遠至全人類的存在,都會呈現嶄新的意義。如果心存執見,則無論在禪定或生活中,思惟或甚至什麼都不想,對事物的觀點必定是僵固的、局限的。除非照見它的虛幻不實,才能回復它原來流暢、開放的狀態。

        例如:世間本來沒有絕對的尊貴或低賤,如果以權勢而論,帝王是尊貴的,奴隸是低賤的;但以心靈而論,一位離煩惱的阿羅漢,雖然物質上一無所有,托缽行化,卻是無比的尊貴。打破「貴與賤」的迷思,心靈才能自由,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困;佛陀「四姓平等」的觀念就是創造性。由創造性的觀念導引個人與社會的變革,與現代文明「人類生而平等」的理念,可說是不謀而合。

        又如在企業經營上,如果囿於「有土斯有財」的經驗法則,大量貸款投資房地產,一旦遇到泡沫經濟、金融風暴,即可能財務周轉不靈,面臨企業危機。反之,另一些經營者跳脫舊思惟,以創新軟體技術、革新管理模式,發揮團隊的集體智慧,終致脫胎換骨,成功轉型,穩健成長。這就是企業的創造性!雖然他們未必對於「空性」有完整而透徹的體驗,然而,在對待過去經驗時,能不固著、僵化,在這一點上,也是不謀而合的。

        在一些個別事物上的創意、發明和發現也同樣是創造性的展現。空的創造性如果能夠融入個人氣質中,將可以表現出靈活、開朗、幽默和創意;無論在處理事情,常可以看到新的可能性;與人相處上,可以開發人的潛力;即使在一些生活細節上,都會有創新的能力,常常有日新又新的生活樂趣。

        譬如,在超市中,我們常可以發現一些頗具巧思而又實用的物品,看了不禁要讚嘆這些發明家的細膩和靈感呢!如果我們也能在處理家務時,發揮想像力,增添一些變化,也是省錢、有樂趣而又能體會空性的妙方便呢!

        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,空的創造性也是很有用的。譬如,小孩把地板無緣無故弄髒了,忍不住就要罵他,如果能靜個十秒鐘,空掉「地板髒是很糟糕」、「小孩真麻煩」的僵化觀念,拋棄舊的反應模式——責罵,創造性地觀照當下,您也許發現,「地板髒不一定就是很糟糕」,「小孩不一定就是麻煩」,心理空間開闊之後,就可以設法找出有效的新方式來教育小孩。同時,也會發現,其實自己「害怕麻煩」的心理,正是造成憤怒的原因,藉此機會修安忍、修智慧,化「麻煩」為覺醒的催化劑,這就是空的創造性了呢!

        在專業領域中,一位體悟空性的菩薩行者,也可以發揮他的創造性,開創各種可能性,成就「五明」,利益眾生。例如佛教音樂、藝術的創作,佛教公益慈善與社會的互動,禪修與企管的結合,心理諮商與佛教理念、資源的引進,臨終關懷與佛法生死觀的融會,都需要菩薩們以空性的智慧契合新的時代脈動,推陳出新,創新形式,利益眾生。

        由於慈悲利他的動機,創造力發揮將會更重視人文、心靈的開展,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懷、尊重與包容,引導個人開發內在的簡樸、純真、喜悅和自在;而不是一味偏頗地發展物質科技和商品,發展操控、爭奪的組織。即使是在一般的企業、營生,在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中,也強化、增添一些靈性、智慧的氣氛,不全是物質享受、金錢、名位的追逐遊戲。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創造,才能有較高品質的新生活、新文明。

        佛法的空的創造性與世間法的異同何在?在所創造的外在事物上,佛法與世間法是相似的;在心態和認知上,佛法以慈悲無我之心而從事創造,以空的智慧了知創造的過程和結果也是緣起空寂的,而能隨緣自在;世間法中,雖然也有創造的喜悅,因為仍然帶有執著,因而難免還有煩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