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1020.gif (9741 bytes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生: 我太太上個月才過世,到現在我還時常想起她,有很多難過和懊悔的感覺。

師: 這種感覺不是很自然嗎?

生: 學佛以來,我一直以為我對感情很能放下,這次卻似乎心中有一股難以釋放的感覺。

師: 哪些事情讓你有這種感覺?

生: 她生前對我很體貼,我卻常常為了一些日常的小事而責怪她,沒有好臉色。她生病期間, 我也因為事情忙碌,沒有好好照顧她,當她病重很痛苦的時候,我自己也心很亂,不知道 安慰她。等她去世了,才發現自己想要彌補,卻已經來不及了!

師: 我了解你的感受!

生: 臨終前,我們為她念佛、用佛法開導她,加上她自己平時也有學佛,走得比較放下!

師: 既然這樣,你也可以放下啊!

生: 我總認為:當時我可以作得更多、更好,而我沒有作到,心中有缺憾。

師: 你有沒有用佛法來觀照?

生: 沒有,如果我陷入難過、懊悔之中,心裡會比較舒服一點,要是我不再思念她,反而顯得 自己很無情。

師: 思念跟懊悔是不同的。懷念是很自然的,刻意不去想她,反而是矯情,這是違背緣起的。

生: 那麼要如何觀照?

師: 首先要分辨思念和悔恨到底不同在哪裡?看清自己內心對她的懷念,這時還沒有執取,當 你認為你沒有作好,而又無法彌補才會懊悔。

生: 想起以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就會不知不覺心酸,到底我在執取什麼?

師: 其實你只是抓住腦海中記憶的片斷,再加上一些負面的看法,就產生懊悔的感覺!

生: 要怎樣放下懊悔心?

師: 知道緣生緣滅就是事實的真相,才能放下懊悔心。在我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之前,我們總 會錯失很多因緣。能夠活在當下,把握因緣盡心作好責任,而且要接受自己沒有預知的能 力、有很多犯錯的可能,這樣才可以無悔。

生: 除了無悔之外,在佛法上我還該如何學習?

師: 人生中的種種境遇,以佛法來說正可以促發道業的精進。藉著這件事,我們可以對生命有 更深層的觀照和悲心。生命的本質是空寂無生,緣起的幻現,眼見眾生不明於此,愛、見 滋生而致受盡苦惱。於此生起平等的悲心。

生: 很難懂。

師: 這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,這得經由正確的方法和實修實證去體驗,其中求法的 熱忱,以及相信自己可以成就道業的信念是不可或缺的。

生: 既然眾生如幻,就算來世再相見,彼此都已不是原來的這個人,想對她補償些什麼,似乎 沒有多大意義,甚至現在對我太太的懷念也是多餘的,是嗎?

師: 悲智的修持,可以使心靈更明朗、更豐盛,來世再相見時,彼此都離開這些悲情和無奈,

法緣的相契更多於世情的牽纏,這不是更美嗎?

nat02bt1.jpg (1554 bytes) 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