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0818.gif (11190 bytes)

佛法與生活的對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生:這一陣子,聽到或親自目睹一些親友因為意外或癌症過世,有些甚至比我還年輕,心裡好難過,想到自己的死亡,一樣隨時會來臨,覺得很不安。

師:你在這些具體的事情上,看見死亡的事實,這不就是佛法嗎?平常很少接觸死亡,所以沒有什麼感覺,現在無常相現前,不正是佛法的示現嗎?

生:我雖然嚐試用佛法來理解它,可是內心仍然存在著很深的憂慮和懼怕,我不想那麼早就死,我還有很多的責任和沒有完成的理想,而且我也無法承受臨死前身體的痛苦!

師:生命的問題無法用頭腦和思想來解決,除非我們當下的心境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,才可以坦然面對死亡的痛苦,而這些是很難臨時才來處理的,平時禪定和智慧的修持才是真功夫。

生:禪定和智慧對死亡有什麼作用?

師:禪定和智慧不能改變死亡,也不能抗拒死亡,而是接受死亡和超越死亡。

生:怎樣接受死亡和超越死亡?

師:如果你進入「涅槃寂靜」——不生不滅的實相,認知到生死如幻,就沒有真正的死亡,只是四大離散,五蘊停止作用而已。加上禪定的訓練,心不動搖,不貪戀生,不怨恨苦,安然地離開人間,這就是佛法的功夫。

生:平常要如何自我訓練?

師:平常就要多觀察自己的身心,明白自己生命的存活並不是必然的,甚至可以說,在本質上,我們什麼都沒有,從來就不曾、而且也不可能擁有什麼,包括外在的金錢、名位,內在的知識、情感,乃至於生命本身都不屬於自己,存在和擁有只是無明錯覺而已,真相就是:自我和我的一切無非是各種因緣條件的聚合。當你能夠認知一切歸零,並且落實於當下,學習安忍波羅蜜,對於身體的痛苦安然平靜地接受它,所謂「身苦心不苦」,這樣才能降低對死亡的憂懼。

生:可是,我還有責任要照顧妻子兒女,很多理想都還沒有實現,萬一死了怎麼辦?

師:當你活著的時候,才有所謂責任和理想,而且即使是活著,也未必有能力照顧你要照顧的人,也未必有機緣來實現理想,擔心這些其實是不切實際的,能夠把握眼前的因緣,行所當行,就是有意義的生命。

生:在修行還沒成就之前,如何降低對於死亡的憂心和害怕?

師:只要你真正開始修習禪定和智慧,自然可以降低對於死亡的憂心和害怕。另外,多行善,守戒律,或稱念佛菩薩名號,發願命終之後往生淨土,有了福德資糧,就不怕墮落三惡道,而內心有信仰、有歸宿,心地光明,也會比較心安。

生:生活太平順、舒適的人是否比較難面對死亡?

師:是的,生活太平順、舒適的人更會貪戀現在擁有的東西,死亡等於剝奪這一切,這是很難割捨的。命運坎坷、遭受重大打擊的人反而不想活,覺得生不如死,如果一時衝動,可能還會走上自殺輕生的路,那有心思對死亡憂心、恐懼!

生:那麼,多受一些苦反而比較不怕死囉?

師:並不是真的不怕死,而是痛苦掩蓋了對死的憂懼,一旦事過境遷,環境好轉,仍然會害怕死亡!

生:生活平順、舒適的人也能修行嗎?

師:只要警覺性、敏銳度夠的話,一樣可以修行。福報好的人,只要能少欲知足,不要只顧忙著家庭、事業或享受,可以多安排時間靜修,細密觀照生命的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的事實,面對真相,鍛練自己的心,經常安住當下,不憂不懼,不恨不惱,這就是真實的修行。

nat02bt1.jpg (1554 bytes) 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