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.jpg (18807 bytes)

仁俊           


如何察驗、運用悟性?無我智在腦海裡、心頭上成為最響徹的呼聲,不入迷津能度迷;如何鍛練、增長荷力?為人悲從手頭上、眼底裡作為最明快的救星,能入苦處不畏苦。


正知見印持、體肯得的歷堅決:不滯空、不逐有;解空而了卻身心(罣礙),悟有而寂忘財(與)情(佔戀);從這樣的了卻(與)寂忘中,精嚴琢鍛、懇惻練磨,菩薩胸懷與佛陀意境,從我們三業上,切切實實有番體會與表現,入世手眼的提導,配合著出世品德,為人才不肯馬虎推諉,為法才必然盡中貫徹。


菩提心鎮定、沉著、堅強、果決得不避難苦,不動聲色,心頭上觸著的是弘願,身語上倡踐的是淨行;得失中忘掉個己,生死中眷顧眾生,利根性與沒量漢,總是活得、做得這麼俐落、繫念。


見諸佛處:一念也不忘緣起,不造生死流轉業,亦不急於了生死。光光正正地人作得不模稜兩可,不為(邪)見轉(染)情困,身心能捨能獻,意念不疲不散。給自己看的坦直得了無藏隱,為眾生做的淳貞得決不澆偽,見地與行業都這麼配應得緊切無間,學的與思的,細緻而精到,理(智)性不(偏)謬,事相能覺(「逆流」而善巧應機導入正法),便不怕有情難度,生死可畏了。


菩提心向上直觀、直提、直發,公平廣大而周延的心境、心量,綿綿絡絡地不間不忘,心地則虛廓得沒沉滯、不偏局。菩提願向下常看、常隨(順根緣)、常親,真切慰溫而堅懇的願性、願諾,熱熱旺旺地不減不悔,願海則攝涵得無邊底、超種(族膚)色。菩提行若上若下,久捨(己)、久護(眾)、久踐(道),高明精湛而健穩的行格、行門,端端嚴嚴地不邪不混,行步則挺拔得脫困囿、絕牽累。


人做得活鮮鮮、明正正的,念頭的「戒」與「善」,總護警得不縱不忽,內外安詳少惱悔;佛學得空廓廓、莊嚴嚴的,眼前的「忍」與「平」,總涵消得能堅能厚,自他寬溫增福慧。


何謂直?明暗一如不偏曲,情不軟化見不亢,從容安詳會正法。何謂淨?語默一念不混沌,身不縱逸心不惛,涉化端嚴練深行。


何謂正學精思?化融了語言(文字)執著,意地虛虛默默,不矜知見,安安重重地做人作事,柔平無諍。何謂深修切驗?體會著「實(相)義」泯寂,象形端端寧寧,覺遣愛取,敞敞朗朗地達理運情,淨健不昧(混)。


菩提心為人用得不怕煩,對許多煩惱就不覺得煩了,利世之福都從這麼種不怕煩修成的;決不虛誑的菩提願與永恆不倦的菩提行,全憑著這麼種不怕煩開始的。


「假我」與「空義」,配合而運用得活脫通廓,真切充沛,他人的煩惱不在乎,自家的苦迫忍得落;把煩惱與苦迫一起消歸假我與空義。不怕煩、不叫苦,從煩惱苦迫中受得平靜寧怡,做得勁挺韌決,不求利敬體面,不忘眾生(沉淪)水火,應受的不避刀斧,必捨的剖獻心肝,淨解脫與大菩提之根,必也如此,才植得深固,證得圓竟。

十一
不肯昧混處,智心精嚴得直制、直破欲私,容一切人見一切佛的心眼,端憑乎此;不敢弛忽處,悲心深厚得常念、常護物(人)命,捨一切(無義)樂拯一切苦的身心,悉藉乎此。

十二
大驚猛奮中愧沸得徹透心底,人面前做的都明暗一如--人格不分裂,善學佛法,淨導世俗;學的直明直決,導的必正必活;自家決得不疑不畏,給人活得只進不退,歷程中最吃緊的一著:大驚猛奮中愧沸得徹透心底--頓改舊觀(形象上流露著默默淨淨的佛法)。

十三
最善於治心的:菩提心脫離了個己固執,見網與情結被勘破得不纏意困命,寧貼洞照;最忠於運願的:菩提願遍察著世間憂患,義務與德責常吼呼得能血沸身空,毅猛臨當;最誠於起行的:菩提行荷續得繫聯三寶,性空與緣有倡悟得時空無間--觸處增明,等學--事理並重。

十四
學佛法最誤害自己的--有所得,說佛法能點醒他人的--無所得;學法說法,沒有這番肯定,不從這番肯定中斥有所得立無所得,三寶中就沒有我們的立足點,請想想:究向何處去?

十五
下決心見得一切人的人,沒一個不把人欲克制得彈展不開,誘惑不動,挺挺實實地腳跟落實、意境沉堅。發大心總持一切法的人,沒一個不以智光照治得知見分明,思惟清淨,勤勤切切地聞熏無間、遍學(深修)不怠。

十六
正念中把法用明了,淨行中把人做定了,不為人情所誤,我見所困,忍忍和和底止息煩躁,雄雄卓卓底承耐難惱,不含糊、不折扣的底質與品概,總是這麼的自挺自振,不敗不退,法覺得透,人做得足。

十七
所想的不離菩提心,所說的都透過菩提心,妄語與惡口則調柔得不再犯了;所見的不忘菩提願,所付(出)的都來自菩提願,畏態與餒氣則策刷得不懦軟了;所觸(受)的不背菩提行,所思的都導歸菩提行,妄作與謬知則廓清得無障滯了。

十八
見人相直觀無相,則不失理性,不受惱困,行於人際能度人;學(聖教)法相深觀無得,則日增法智,知見光淨,意遊法海汰世(染)情(脫累害、振誓願)。
nat02bt1.jpg (1554 bytes) 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