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.jpg (17353 bytes)

佛法與生活的對話

辜隱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生:我自幼喜歡獨處,及長,與人相處時,常覺得不耐煩,然而人是群居的動物,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是無法避免的,請問:待人處世,如何方能心不煩躁,得到內心的自在清涼?

師:什麼事使你心煩?

生: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很強的主觀意識,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個性強的人往往想強加自己的見解在他人身上,如果對方是長輩或上社會習俗上自認對你有絕對的權威的人,就更令人熱惱了。
師:見解的不同的確不是一件容易解決的問題。每個人在意識的深處,潛藏了許多舊的煩惱和錯誤的認識,從佛法上來說,可歸納為「欲」和「見」兩大類。「見」是各人的思想、看法各走極端,你有你看法,他有他看法,各有所偏,各有所執,因此這世間才會產生種種見解的衝突。見解不同時,應試著好好地溝通,委婉地說明,相互尊重與包容。

生:可是我已經快受不了,快和世界掛「免戰牌」了!

師:不要勉強忍耐,要用智慧來看清事實的真相,化解雙方的衝突,才能得到內心的自在清涼。世人都說我有理,但是你有你的理,他有他的理,一個人一個理,千萬億人千萬理,在各人偏見所見到的理上,各個地執著,都是一種差別的境界,都是從自我當中出發的,到頭來還是會被自認有理的理困住。

生:到底有沒有客觀的真理?

師:佛法說說世間現象千差萬別,但談到理只有一個,叫做「無我」,沒有一般人想像的真實的、獨立的、常住的、主宰的我,把握住這一個通於一切事理的原則,在一切的活動中用力去做。要達到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包容與尊重,需要學習佛法的因緣觀,一切都是因緣所成,因緣是普遍性的真相,無論有沒有學佛,年輕人、老年人、或小孩子都應該學習佛法無我的因緣觀,才會有智慧。

生:對於沒有因緣觀認識的人,如何和他談一切是因緣所成?

師:真正的佛法對眾生而言是希有、殊勝的,但也要經過種(種下善根的種子)、熟(逐漸薰習成熟)、脫(解脫煩惱)的過程,要改變自己都已經不容易了,何況要改孌他人!這些是有一定的過程,絲毫不能勉強或強迫。

生:我該怎麼做比較好?

師:自己要先對「因緣觀」熟習,因為明白一切不外乎是因緣的顯現,每個人對事情都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看法、想法和作法,所以很自然地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,並且進一步尊重、包容對方。如此,在無形中感染對方,彼此都會提昇,佛法也自然進入心中了!多多努力吧!相信一定會有所改善的,不要因為害怕見解衝突而逃避人群,應該努力以成為和社會互通聲氣的「社會的通人」為目標,做到真正的包容和尊重。
nat02bt1.jpg (1554 bytes)  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