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與生活的對話

   

辜隱

 

生:我最近心情很壞,剛剛跟女朋友分手,覺得很難過,以前在一起覺得很快樂,現在很失落,很想挽回她,但是很困難,感情真的那麼苦嗎?

 

師:放下、隨緣吧!

 

生:我還是很想設法挽回。

 

師:如果可以,試試看也無妨!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看清感情的真相。

 

生:佛教總是那麼理性,要人放下感情,可是感情也有美好的一面,不是嗎?我真的不想放棄。

 

師:我想問你,你有沒有看到你目前的情緒和背後的想法?

 

生:我覺得很傷心,因為不能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。

 

師:對不起,可不可以談談為什麼分手?

 

生:我是獨子,她覺得奉養公婆壓力很大,還有她覺得我個性軟弱,使她沒有安全感。當然還有其他問題。

 

師:你自己怎麼看?

 

生:我想這是可以改善的。

 

師:你有沒有發現,你只看到事情的一面,看不到事情的另一面?

生:怎麼說?

 

師:你只看到你可以和她在一起會很幸福的,不去看看將來勉強在一起未必幸福。你只看到你喜歡她如美貌、溫柔等等優點,沒有去想到美貌會改變,婚後相處爭執也會很多。

生:這就是你說的真相嗎?

 

師:是啊!還有,感情也是無常變化的,如果你心裡沒有預期,沒有非要怎樣不可,你只是做好眼前的事,珍惜當下的因綠,即使分手,也是懷著祝福的心,不必怨恨、不甘,畢竟,自古以來,人與人之間就是緣生則聚,緣散則離,只是人們在感情上不能接受事實而已。

 

生:我覺得人太理智就會薄情。

 

師:什麼是薄情?什麼是深情?人們所嚮往的濃情蜜意,也只能各種因緣條件具足才會存在,若是雙方心靈淨化不夠,貪瞋痴煩惱現起,就可能因愛生恨。經過佛法的智慧淨化的感情是慈悲喜捨,既不是薄情也不是濃情,這些都帶有迷執的成份。

 

生:我懂了,其實佛法不是沒有感情的,在看清真相時,內心的慈悲和智慧結合,不再因為因緣的改變而苦惱。我願意試著以慈悲的真情接受一切可能的結果。

 

師:更深一層的說,由智慧照見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存在,沒有絕對的、孤立的、實體的自我。眾生界如人體的細胞一樣是互依共存的。因此,眾生快樂,生隨喜心,眾生受苦,就會伸出援手,這就是由無我而生起慈悲喜捨的真諦了。

 

生:那麼,同樣是慈悲喜捨,不同的對象,感情是不是有深有淺?

 

師:智慧淺的時候,感情會有差別,智慧深的時候,愛憎心淡化了,雖然在對待不同的對象上,外在表現有所不同的對象,如夫妻的恩愛,對父母的孝順,對子女的慈愛,對兄弟的手足之情,對朋友的情誼,對師長的恭敬等等都因有其不同的角色因緣而有親疏之別,而慈悲喜捨的品質內涵是相同的。

 

生:那麼,對於一般人,甚至陌生人的感情呢? 

文字方塊: 慈悲師:佛法的甚深境界是「無緣大慈」,「同體大悲」,而初學佛法的人,能夠多尊重、多關懷他人,熱心公益、多付出、多與人分享,那就是慈悲喜捨了。

 

生:謝謝老師的開導,我現在覺得心胸打開,寬闊多了,緊緊抓住一些感覺和觀念,其實是很苦的,也是很笨的事。

 

師:隨緣就會自在,慈悲就有光明,你自己能領悟才是最可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