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聖諦----解脫的原理與方法

黃國達

 

        四聖諦就是苦、集、滅、道四種生命的真諦,這是佛法的中心,離開四聖諦就會偏離佛法,如果只重視信仰,祈求佛菩薩的加被;或只重視知識,經年累月鑽研佛學;或計較功德大小,勤於造佛像、建寺廟;若輕忽自己煩惱的消除、人格的提昇,以及行為表現和心靈氣質的淨化,那麼,雖然口稱學佛,其實卻偏離佛法的中心點,只能說是入門的方便而已!

        苦諦是在迷情中的芸芸眾生的宿命,在生命過程中,經歷各式各樣的苦,包括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蘊熾盛等等說不完的苦,即使偶有暫時的快樂,久之又因厭倦而不得不去追求更多更大的快樂,這是「由樂生苦」的「壞苦」,即使是不苦不樂的「捨受」或進入「四無色定」,也不免於「諸行無常」,不能永遠保持不變,仍然要進入苦中,這是「行苦」。

        眾生離苦的方法大致來說,不是逃避就是抗拒,即使能理性面對,也多是外在的、治標的處理方式。而佛陀在菩提樹下,以十二緣起觀照苦的生起過程和原因,稱為「集諦」,顯示生命緣起的真諦,苦的根本原因,在於「無明」與「愛」,也就是不明緣起無我的真相,而染著自我的生命,並執取五欲六塵為我所,生起貪瞋痴慢疑等等煩惱,造種種業,由業力而招感無邊的苦果。

        由於明見苦因,自然可以針對苦因,消除無明、愛染,破除我見及貪瞋痴慢疑等等煩惱,止息無邊的生死大苦,得大自在,身心無礙,這就是「寂靜涅槃」的滅諦,也就是「滅諦」----生命離苦得解脫的真諦了。

        由此所開展出來的滅苦之道,包括四念處、四正勤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、八正道,合稱三十七道品,這就稱為「道諦」----邁向解脫之道的真諦。

        在八苦之中,生老病死的苦,由於是前生業力為因所感,只能靠今生的醫療、保健來減輕痛苦,唯有修到了阿羅漢,無明、愛染完全斷盡,證入法性身,生死自在,不再受三界身,才可以完全滅除身體上的生老病死苦。而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蘊熾盛苦則緣於內心的貪瞋煩惱而來的,只要在修行過程中,一分一分地斷除,就可以一分一分地離苦。

        求不得苦,包括對於人、事、物有所期待、渴求,卻不能如願以償,因此產生苦惱。滅苦在於明白所期待、渴求這些人、事、物都是緣起的,是由眾多因條件和關係的支持和配合才可以成就的,因緣不成熟,即使拼命追求,也不能得到,內心放下追求的執著,在因緣中自然地累積福德;加上應有的努力,沒有得失心,水到渠成固然好,即使一無所得也是因緣不足,心中不會有苦,這就是以四聖諦得到自在。

        愛別離苦,是對於喜愛的人,由於生離死別所生的痛苦,有人說:「沒有感情就不會苦了」,要滅除愛別離苦,似乎人就會變得冷漠無情,其實佛法要滅除的是心中對於喜愛的人的染著,由於智慧觀照而看清真相:你所喜愛的人與所有其他的人同樣有生老病死,同樣有貪瞋痴慢等煩惱,所以會有苦,即使彼此感情很好,也可能因為生活背景以及觀念的差異而疏遠,加上外在因緣環境的變化,離合聚散的無常相就更加顯現。再觀察所喜愛的人之所以被我貪戀,那是因為對方能帶給自己美好的感受,而這也是眾多因條件和關係的支持和配合所呈現的,同時也是變化無常、不可靠的。這樣反覆觀察,愛染、牽纏就會逐漸淡化,慈悲、智慧逐漸增長,面臨生離死別之時,自然不再有那麼深的傷痛了。

        怨憎會苦,是對於怨恨的人,偏偏不得不在一起,因此感到痛苦,有人說:「只要不碰見就不會苦了」,要滅除怨憎會苦,逃避不是辦法,佛法要滅除的是心中的怨恨,由於智慧觀照而看清真相:你所怨恨的人與所有其他的人同樣有生老病死,同樣有貪瞋痴慢等煩惱,所以會有苦,彼此感情不好,可能是因為生活背景以及觀念的差異而導致衝突,加上互相報復,怨恨就更難消解。再觀察所怨恨的人之所以被我怨恨,那是因為對方能帶給自己苦的感受,而這也是眾多因條件和關係的支持和配合所呈現的,同時也是變化無常的。這樣反覆觀察,怨恨就會逐漸淡化,慈悲、智慧逐漸增長,面對以前怨恨的人的時候時,自然不會那麼怨恨了。

        五蘊熾盛苦,就是由五蘊身心----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所引發的苦,像火一樣猛烈的燃燒,有人認為:五蘊就是苦,其實不然,如果沒有執取和愛染,五蘊是可以發揮正常功能的,由集諦的觀察,真正的苦因是無明與愛,斷除無明與愛,就得到自在解脫。由於不如實知色身是無常的、色身不是我也不是我的,雖然色身有痛、有缺陷、有老病死,也能如實知是因緣的和合和離散,放下牽掛,即使身有苦而心並不苦。

        對於情緒、感受也是一樣,雖然有苦樂的感受,心不執取,即不再引生煩惱。對於想蘊如實知它是透過性格、環境、教育、需求等種種因緣所生,是無常、無我的,不生執見,不起見諍,思想就是「方便智」,而不是「散亂心」或「所知障」,這就是於想蘊中得到自在。

        行蘊的苦是由不如實知一切事物皆由因緣和合而生,不是由一己之心造作就可以達成,在執取中不斷的造作,帶來緊張、逼迫感,若能透視一切事物皆由因緣和合生,就會隨順因緣,自然從事種種事情,而不急於達到或完成什麼,內心就會輕鬆自在,無牽無掛了。

        識蘊則是認識、了別、覺知的作用,識蘊所引生的苦並不是立即而明顯的,但因執取識蘊為我或我所,深生愛著,或誤認為唯心,若能如實知識蘊是六根對六塵和合而現起的,是無常變化的,就連這心識也不執取,如囚犯出獄,得到真正的自在無礙了。

        由此於五蘊不執取,五蘊熾盛的苦就止息了。這當中,道諦的實現是整體身心的全面改造,而非針對單一特定的苦而修的。其中,慧見固然是最關鍵的,卻需有信心、精進、禪定、念處等道品,互相配合,才能產生離染的作用,能離於愛染,則不但八苦得以止息,三苦(苦苦、壞苦、行苦)以及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的苦也都是可以止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