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與生活對話錄

 

心的淨化

辜隱

生:我覺得人與人相處很不容易,尤其是長輩,是不是代溝太大?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師:可以說說是怎麼回事嗎?

生:我覺得媳婦難為,公公婆婆常說一些話讓我覺得壓力很大,家裡的事會告訴我應該這樣做、那樣做,可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,又不好違逆他們,心裡常有衝突。

師:你很害怕衝突嗎?

生:我希望和諧相處。

師:如果實際的因緣不能和諧相處,怎麼辦?

生:我會覺很很痛苦,想搬出去住。

師:有沒有試著提出來?

生:他們都很反對。

師:如果你堅持的話,你先生支持你嗎?

生:支持,但他認為要住近一點,可以常回去看老人家。

師:那麼你可以試著做做看。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「衝突是可怕的,和諧才是好的」這種想法容易使你逃避事情,缺乏面對問題的勇氣、智慧和慈悲心。

生:要怎麼處理衝突?

師:首先要回到自我觀照的修持,『阿含經』說:「根、塵、識三事和合觸,俱生受、想、思。」看到一件事、聽到一句話時,你是用智慧、慈悲來解讀,還是用舊的認知來解讀,這是差很多的。

生:像我公公最近一直談到他在電視上看到有人遺棄父母,獨居老人死了很多天,沒有人知道,又說某某親戚如何如何孝順,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。

師:如果你能夠了解他的恐懼、不安和希望得到照顧的心理,你就可以透視他權威式的語氣背後,其實有一份人性的軟弱面。

生:可是我沒辨法保證什麼!也很難合乎他的標準。

師:當你能以智慧、慈悲過濾掉他的負面表達如不滿、指責,而看到他的需求,也過濾掉自己的逃避、不耐煩,而看清楚自己確實的能力,你可以很自然地表達你的關心和合情合理的承諾,例如:「只要晚輩做得到,總不會讓老人家吃苦的」,要讓他感受到你的誠懇,這時的互動關係就可以改善,如果悶不吭聲就容易引起他的疑慮,以為你不願意幫做一些事。

生:我對於對方的指責,很難沒有不悅!

師:這當然需要學習,所謂歷事練心,把靜坐、觀息的功夫多用在日常生活中,久而久之,在六根接觸六塵的當下,即使是不合己意的境界,也可以平靜而理性的反應啦!

生:功夫要做到什麼程度,才會顯現智慧、慈悲?

師:只要隨時隨地長養光明、覺醒的心就是了,不必問什麼時候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自在、智慧、慈悲。因緣成熟,水到渠成,這是如人飲水、冷暖自知的事。

生:只要不斷地丟掉心中的垃圾,如實地活在當下就可以了嗎?

師:正是!

生:貪、瞋、我慢、嫉妒、恐懼都是垃圾,都把它清理乾淨,就可以回到光明、覺醒的心!是這樣嗎!

師:是的!緣起的智慧是最好的吸塵器,無論是非、好壞、得失、成敗、毀譽、苦樂、美醜、優劣都能看到它是因緣和合而起,它是無自性的,放下執取的心念,不必刻意丟掉垃圾,心中煩惱自然會逐漸減少的。

生:今天的談話,讓我更清楚如何觀照自己,謝謝老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