瑣語代信通聲氣(八)

仁俊法師

        智慧有了真出路的,怎也不跟人爭風頭,明明直直沒機謀;福德有了大捨心的,怎也不為己造體面,澹澹默默持佛法。

        光明的開始--有形無形都不肯為自我營圖什麼,一切不離佛法,持著心--不失念。修學的整個宗趣:徹頭徹尾光光明明。念頭持得牢紮、驗得真實、做得淨恆,才會光明得徹頭徹尾。我們必須爭的,祇有這;忘了我,才爭到這,才見到佛法!

        念頭察警得嚴防「我」與「法」,明真真、淨廓廓地注念佛法,將佛法念得與我法脫離關聯、纏糾,學佛的質品與行法的氣膽,提策、鎮毅得挺頂、決絕,才真的徹底放下,通體荷擔,驗的不肯讓菩薩,為的不許()賺眾生。

        對佛法理致的根源與支流,從正聞、學習、體解、察究、析別得徹貫細透,詮演得精嚴暢妙,闢謬破難伏世智。抱著學空不()(於日常生活中印証,施)捨有不()佔,對佛法將整個身心投入得泯絕情()(),始能的的確確表達得不共世間,導轉世間學佛法。

        心持得牢紮不滑,澹穩得正正常常地活得透--不玩光影,做得決--不蹈世路(人欲物欲),眼前看的看得穿,穿得不隔、不捨眾生;腳下走的走得通,通得直學、真見諸佛(菩薩);對諸佛菩薩因地與果地中的一切,視為、化作自心的景仰、渴求與步趨,該放下的--一了百了,該提上的--一提永提,提得不讓放的再竄上來,心地中証印與存持的,則永不動滑;佛法上根深柢固,世法中腰挺臂矗的器量,都憑這麼不動滑練就的。

        什麼人最有威德?熄滅了自我氣燄,柔忍、和敬得盡脫了梟雄氣魄,與人相處得融融怡怡。什麼人最有器量?徹達了虛空境義,平豁、遍弭了種色界際,與佛相通得親親真真。

        真受用的開始--佛法直從念頭起用,牢記著:念頭有了佛法受用,受用的法喜充滿,法味濃酣,法力正固,法光淨熾,身心從法化中降伏了情化的困累,說的才會起真效應,做的才會起大效用、作用,成為決定性的、永恆(究竟)性的有用者。請牢記著:佛法直從念頭起用,方能做成永恆性的有用者。

        忘卻了體面,一般意氣便淡息了;用得上佛法,非常心量就恢廓了。

        願()智振脫了昧略與怯劣,志性沉毅而果健得不縮,一切時鎮穩得從容坦泰,一切處艱勵得致身猛迅,佛法中操持的宗趣--無得,世法中發揮的德性--無盡;無得無限與無盡無倦配應得徹貫無間,願與智才會振脫昧略與怯劣,徹底體現佛法,具體奉獻眾生。

        無形中不忘無我觀照,體悟無我印無為(「無作」),內伏罣礙趣解脫;有形中牢記為人因緣,激發為人練有為,外當艱危發菩提。

十一

        最有光力的生活--勘得念頭不離智慧,淨落落地透脫陰私盤迴、頓滯,一味正直上進。最有膽概的生命--練得(救度)眼前(苦難)不匱慈悲,健昂昂地呵絕怯劣瞻顧、諉縮,一氣壯毅承頂。最有誓願的生死--決得未來(無盡際)不畏(有義)惱刺,平鎮鎮地消遣泛常賤漏、頹喪、一切果敢奉獻。

十二

        願門中紮了根的--佛法上深念眾生苦,入苦救苦;行門中發得力的--世法中擺脫個己樂,厭樂怖樂。

十三

        法門中知與行的特義:當下解「理」不昧、不隔,法智照晰得了無絕對實(體質)性,心眼豁透得了了淨淨;當前觸「事」(人我塵境)不住、不捨,願悲策肯得恆致和(合相)續假我,身手奮迅得振振銳銳。菩薩乘體會、持練的學與修、與如此的知與行,總是配應得精誠、切實、明決得一念不懈,一切能印;印得無常無貪(無盡),無我無畏(無退),寂靜無生(「生不足喜,死不足憂」),就這樣,無始無終、不盡不住地於生死海中作沒量人,學無上法。臻此境地的必持理則:智觀的淨通通、直了了,願行的熱旺旺、壯充充。

十四

        學佛法,智慧把時間用得發力發光,義味濃醇意興暢,解除情見困盤,透脫世間因循。行佛法,慈悲把(內外)空間展得淬願淬德,膽概壯充氣宇昂,趕赴難苦奔波,振策出世積極。

十五

        觸處會得佛陀宗旨--三法印,從無我觀中透脫無常斷滅,不著常我空罣礙,因緣活脫因果淨。觸時擴得菩薩本願--三善根,從無痴行中激提無量施設,不撥假名有披()(),生死策提生命健。

十六

        智慧成為時間導響,時間化為智慧動力,觀與行廓清了我我所愛,觸受得不染塵穢,即塵穢而勝解緣幻,蕭然默寂;展施的不捨(苦惱)眾生,即苦惱昂然壯挺。智慧把時間用得這麼起用,時間把智慧發得這麼發力,學佛做人與做人學佛,徹振、徹貫到如此田地,才稱得上夠心肝、夠膽識、夠興神,安()身立()命不顛倒,揚眉吐氣永積極。

十七

        絕情地對自我下了殺手 金間的人,才畢竟盪絕掉殺生之念。願德與智威不離念頭的人,都勘驗、頓猛得如此絕情;我們也這麼當下絕情吧!

十八

        對正法重視、敬待、深會得忘卻業命纏盤、慮顧,就沒什麼可戀怖、可掩藏的了;就這樣透得了空,看得破有,學佛學得畢畢真真,做人做得充充足足。

十九

        慚愧心提足了,發決了、振徹了,內存外持的一切都透過善心而合理的擇抉,肯認、認定必須如此--非此不可,念頭存現著非此不可的意向;此種意向與佛法配應得緊切、深刻,細致而遍實,「崇重賢善,輕拒(自我)暴惡」的志意,則成為永恆向上、向善、向合理的準則與定軌。最極完善--無漏的道德,全憑如此的準則與定軌奠固根基。

二十

        自覺從何處開始?時間融化了自我,內在安樂無熱惱。覺他從何處開始?空間容得了他人,外在和洽無鬥諍()